古樹名木保護丨打擊違法犯罪 守護身邊的綠色“活化石”

導讀 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總臺記者韓雪瑩 王澤華)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記錄了大自然的歷史變遷,孕育了自然界絕美的生...

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總臺記者韓雪瑩 王澤華)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記錄了大自然的歷史變遷,孕育了自然界絕美的生態景觀,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學研究和經濟價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對于保護自然與社會發展歷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久前,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部署開展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行動,明確要迅速形成對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的高壓震懾態勢,切實維護古樹名木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如何將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遏制在初始階段,形成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長效機制?

今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公安局接到國營庫倫旗邊家杖子機械林場報案,稱在扣河子鎮解家杖子村的一株樹齡約70年的文冠果樹被盜。接案后,庫倫旗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立即出警,對案發現場展開勘查。庫倫旗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民警高亞輝回憶說:“我們出動人員,通過走訪勘查現場留下的一些車轍痕跡,發現有兩輛車可疑。后來通過技術部門分析,排查了好幾個村子,就用那一點點的車轍判斷方向,再去和老百姓詢問,最終鎖定了駕駛大貨車和雇傭越野車輛的犯罪嫌疑人。”

警方走訪勘查現場(央廣網發 警方供圖)

據悉,犯罪嫌疑人王某國常年經營綠化苗木,在一次飯局中,其提出有人欲購買樹形較好的文冠果樹,林某告知庫倫旗扣河子鎮內有文冠果樹,隨后,王某國、王某東、廉某、林某4人合謀,采取非法手段到林場采挖。偵查民警高亞輝介紹,雖然這棵70年樹齡的文冠果樹并未達到古樹的標準,但其樹齡在這一樹種中十分罕見,犯罪團伙有意識搜尋樹齡盡可能長、造型觀賞性強的文冠果樹的行為值得警惕。

高亞輝說:“文冠果樹的形特別好看,花期長、果實特別大,觀賞價值大。這一棵樹賣得挺貴的,他們就是要把這棵樹放在一個經濟園里做綠化樹種。他們只要是想偷,犯罪行為會特別隱蔽,都在丘陵里,離居住人家都很遠,而且運往的地方也都很遠。”

不只是這棵因極具觀賞價值而被不法分子盯上的文冠果樹,據調查統計,內蒙古現存散生古樹名木共4000余株、古樹群100余個,古樹名木存量超過10萬余株,樹種包含松樹、榆樹、楊樹、杏樹、柏樹、旱柳等10余種。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的烏拉山上,生長著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植物的野生柏樹,一些不法分子瞄準了這些造型獨特別致、寓意平安長壽的柏樹進行盜伐,從中獲利。去年9月,烏拉特前旗公安局就破獲一起盜伐柏樹案,烏拉特前旗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民警張作宇介紹:“交警部門在處理一起交通事故時,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車上拉著5件柏木,當時交警部門就將案件移交到環食藥偵大隊了。我們受案以后發現,確實是盜挖的烏拉山當地的柏木,立即成立了專案組,對犯罪嫌疑人李某進行了訊問,他對收購柏木的上家拒不供認,也不交代從哪里買的。我們通過對他的通訊設備進行研判分析,數據對比后發現了孟某某和浩某某的蹤跡,正是從他們倆那兒購買的。”

涉案部分樹木樹干(央廣網發 警方供圖)

張作宇告訴記者,李某因中意古柏散發的獨特香味、迷信其具有驅鬼辟邪之意,想購買后為父親打一副棺材;而盜采和售賣柏木的孟某某和浩某某為當地牧民,由于法律意識淡薄,試圖在山里挖取古樹名木,轉手倒賣獲取利潤。“經鑒定,這5棵柏木的樹齡在78年到355年,其中4株樹齡在100年以上,屬于法律規定的古樹。柏樹的生長特點是,一般樹形好看一點的、利用價值高的,都生長在懸崖峭壁上。尤其到了冬春季節,山上冰和積雪比較多,辦案人員現場勘查的難度也比較大,而此類案件一般都是跨省流竄作案,辦案難度也比較大。”

被盜伐破壞的柏木(央廣網發 警方供圖)

孟某某、浩某某、李某等人非法出售、收購珍貴林木,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的規定,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烏拉特前旗公安局對幾名犯罪嫌疑人以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進行立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過程中。

曾參與多起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偵破的巴彥淖爾市公安局環食藥偵支隊副支隊長徐存軍介紹,當地此類案件主要發生在烏拉山林區,古側柏的觀賞價值帶來的高昂利潤,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受地區氣候影響,造就了烏拉山的古側柏形態很美,聞起來味道也很香,而且柏樹在社會上的寓意也很美好,受到人們的追捧。不法分子就用柏樹根、柏樹干做成工藝品,尤其是近兩年我們偵破的案件中,犯罪團伙主要是將古側柏運到南方做盆景,價格也非常高。一些不法分子和自然保護區周邊的部分農牧民受到利益驅使,全然不顧國家法律法規約束,猖狂地進入烏拉山自然保護區,砍伐柏樹、盜伐柏樹根甚至柏樹的樹瘤。”他說。

徐存軍分析,此類案件因多發生在林區,案發地人煙稀少,作案人員手段較為隱蔽,且通常具備一定的反偵察能力,調查取證難度較大。徐存軍還特別提到,此類案件不法分子之間的關系相對不固定,其中既有社會閑散人員、也有起到向導角色的當地農牧民。對此,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植物與古樹名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叢日晨表示,要將古樹名木保護的相關法律條款深刻、清晰地傳達給群眾,在提升群眾保護古樹名木的法律意識上下功夫。

叢日晨說:“一個是要積極地去為古樹名木建檔、掛牌;另外也必須告訴老百姓,古樹一旦掛了牌,這棵樹的樹權是國家的,不是你的,你沒有權力去進行經營、砍伐等。在偏遠的山區,比如老百姓家屋前有一棵樹,而且被掛了古樹牌,老百姓可能仍然有一個模糊的認識,這是我爺爺種的樹、這棵樹是我們家的。基層同志一定要把關于古樹的管理權限、使用權限、依屬權限清晰地告訴民眾。”

不久前,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公布,多部門聯合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采伐、毀壞、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古樹名木等違法犯罪活動也正在開展。目前,各地正強化日常監督和聯動巡查,完善偏遠地區古樹名木的監控管理,堅持打早打小打苗頭,將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行為遏制在初始階段。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副司長劉麗莉介紹:“在此次普查中形成的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資源數據庫基礎上,我們還會在全國范圍內適時開展古樹名木資源的補充調查,建立起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管理。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制,堅決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快出臺古樹名木保護的行政法規,推進森林法實施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細化古樹名木保護法律責任,形成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長效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