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母親節是怎么傳入中國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母親節嗎?

導讀 原標題:西方的母親節是怎么傳入中國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母親節嗎?西方的母親節是怎么傳入中國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母親節嗎? 每年五月的第...

原標題:西方的母親節是怎么傳入中國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母親節嗎?

西方的母親節是怎么傳入中國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母親節嗎?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西方的母親節,這個節日在中國也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但是你們知道嗎,西方母親節的來歷是什么?中國有沒有自己的母親節?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

一、母親節的起源

母親節起源于美國,始于20世紀初。1905年,美國費城的安娜·賈維斯為紀念她已故的母親,發起了設立母親節的活動。她的母親是一位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曾經在南北戰爭期間組織過“母親友誼日”,旨在促進雙方和解。安娜希望通過設立一個特殊的日子來感謝母親們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并提倡孝敬和尊重母親。她選擇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母親節,因為這一天是她母親去世的周年紀念日。她還選定了白色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象征花,因為這是她母親最喜歡的花。1908年5月10日,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了第一個母親節慶祝活動。1913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法定的母親節,并授權總統簽署總統令宣布這一天為全國性的紀念日。從此,西方母親節逐漸在世界各地流傳開來。

安娜·賈維斯

二、母親節在中國

西方母親節是怎么傳入中國的呢?西方母親節傳入中國是在民國時期。當時中國正處于動蕩不安的局面,許多知識分子和社會活動家開始倡導新文化運動和新思想運動,試圖改變中國落后的現狀。他們從西方引進了一些新觀念和新制度,其中就包括了母親節。他們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是最重要的品德之一,但是孝順雙親卻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或者是出于義務,并沒有真正表達出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他們希望通過設立一個專門紀念母親的節日,來喚起人們對母愛的敬重和珍惜。

民國時期的報紙上經常刊登關于慶祝母親節的文章和圖片,介紹了西方母親節的由來和意義,也呼吁中國人要尊敬母親,感恩母親,給母親送上賀卡、鮮花和禮物。一些社會團體和學校也組織了各種形式的母親節活動,如演講、歌唱、表演等,以表達對母親的敬愛。當時的母親節主要是在城市中流行,而且受到了一些知識分子和社會名流的支持和推廣。

民國母女

然而,隨著民國時期的政治動蕩和戰亂頻仍,母親節的風氣逐漸衰退。一方面,許多人因為生活困頓和戰亂分離,無暇顧及過節;另一方面,一些人也開始反思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模仿,認為母親節是一種外來的文化侵略,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民情。因此,在抗日戰爭期間,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幾乎停止了。

直到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母親節又重新進入了中國人的視線。許多商家和媒體開始大力宣傳和推廣這個節日,讓人們用鮮花、禮物、賀卡等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和祝福。西方母親節也逐漸被一些城市居民所接受和喜愛,成為一個流行的節日。但同時,也有一些人對西方母親節提出了質疑和批評。他們認為,西方母親節不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種商業化和西化的現象,會導致中國人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和價值取向。

母親節活動

因此,在近年來,有一些學者、專家、政協委員等提出了設立中華母親節的倡議。他們認為,中華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母親節,一個能夠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母親節,一個能夠弘揚孝道、敬老、愛國等傳統美德的母親節。

有些組織建議將農歷四月初二定為中華母親節,因為這一天是孟子的生日。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母親仉氏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賢母之一。她在孟子幼年喪父后,獨自承擔起教育孟子的重任。她三次搬家為孟子選好學習環境,“斷機教子”為孟子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她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教導孟子,使孟子成為“仁者之師”,“百世之師”。她被后人尊稱為“孟母”,并被列為“四大賢母”之首。

“孟母三遷”已成為經典的母親形象

設立中華母親節,就是要以孟母為榜樣,弘揚中華賢母文化,讓天下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和感恩,讓天下子女學習到父母的慈愛和教誨。中華母親節不僅是一個感恩母親的節日,也是一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節日。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楊莉建議,將女媧造人之日農歷九月十五日設為“中國母親節”。楊莉認為,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她用泥土造人,是最偉大的母親,也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她希望通過設立中國母親節,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外,還有以嫘祖誕辰作為中華母親節的建議。嫘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正妃,也是絲綢的發明者,被后世尊為“人文女祖”。她的誕辰日是農歷三月初六,也是她和黃帝的結婚紀念日。河南省西平縣是嫘祖的故里,自2008年以來,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行嫘祖故里拜祖大典,于是當地也倡導把農歷三月初六定為中華母親節。這個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表達對母親的敬愛和感恩之情。拜祖大典吸引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參與和關注,也得到了一些社會團體和專家學者的支持。

文史君說

東西方的文化有許多的不同,但也存在很多共性,對母親的敬愛就是其中之一。西方的母親節目前已經流行于五十多個國家,涵蓋各種文化、各種民族,足見這一共性之強烈。現在很多國內學者、社團提出設立中國母親節,不管是出于東西文化沖突,還是自身的文化自覺,當然也都是很好的嘗試。但有些人因此就對西方母親節大加指責,我看就大可不必了。我想所有這些嘗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不要忘了本心,母親節的本質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孝敬感恩,不管你是用中國的方式,還是西方的方式,孝敬母親,難道還能有錯嗎?

參考資料:

游志恒:《民國時期母親節的紀念活動及其社會反應》,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西平縣政府網站:《河南西平舉行中華母親節暨辛丑年嫘祖故里拜祖大典》

(作者:浩然文史·安提費舍爾)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