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海龜”在大灣區創業!大灣區首個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白皮書發布

導讀12月17日,大灣區首個關于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的白皮書《粵港澳大灣區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由深港青創引領平臺立方匯在...

12月17日,大灣區首個關于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的白皮書《粵港澳大灣區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由深港青創引領平臺立方匯在灣區青年空間正式發布,發布會以直播形式開展,邀請三位白皮書調研組人員在直播間圍繞大灣區解讀了海歸人才的新機遇、新發展及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白皮書內容劃分為“灣區篇、人才篇、創業篇、政策篇和項目篇”五大板塊,以數百位未歸國海外人才及已在深圳創新創業的海歸人才為調研對象,基于數百份調研問卷,指出海外人才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占比高達73.33%,83.33%的海外人才在選擇創業地點時會優先選擇大灣區。

約76%海外人才有回國發展計劃

近年來,海外人才歸國人數逐年遞增,76.67%的海外人才都有回國發展事業的計劃。大灣區的良好創業環境,如引才、創業政策,完善的供應鏈和上下游企業,持續吸引著海外人才。大灣區內各個城市各有特色、欣欣向榮,也持續增加了大灣區的魅力。

無圖說

“個人的發展與區域發展、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首先從站位上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屬國家戰略,同時其有兩個很吸引人才發展的關鍵要素,一個是代表了創新的深圳,另外一個是代表了全球化的香港。”白皮書調研組成員余子龍說。

白皮書顯示,在選擇創業地點時,83.33%的海外人才會選擇大灣區。而在大灣區發展事業的海外人才,其需求主要體現在以政府政策補貼申報、政府資金資助、辦公或研發場地為主的創業支持,可以配套商事服務等服務的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獲得上下游資源對接的市場開拓三大方面。其中,約有52%的企業或多或少享受過政策扶持或優惠。

無圖說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研,可以了解到海歸人才回國就業創業的現狀及實際需求。同時在相關政府部門制定制定產業政策和海歸人才扶持政策時,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調研組成員魏婷婷說。

創業孵化載體被認為有利于企業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大灣區在先進制造、半導體領域、海洋裝備等卡脖子技術領域均有突破,特別是灣區涌現出一大批科創人才,他們對無電制冷技術、海洋監測設備等的研發,創造出開創性成果,實現國產替代。

白皮書顯示,大部分企業擁有獨特先進的自主研發技術成果,這也是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很多企業選擇和高校、科研機構等第三方進行研發合作,尋找更多的市場機會。

此外,孵化載體、雙創大賽、投資機構都是支撐人才創業的關鍵。其中,創新創業孵化載體肩負眾望,被所有參與調研的企業認為有利于企業發展,且絕大部分企業認為對項目的發展有較大幫助。

無圖說

《粵港澳大灣區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白皮書》是今年立方匯繼《深港青年創業指南》后推出的第二本大灣區創業工具書。立方匯副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朱玲玲表示,期待它為“政企才”帶來一些參考價值,幫助人才成長、助力企業創新,推動城市發展。

后續,立方匯會持續更新創新創業人才數據,持續跟進灣區創業人才所需,以此為依托陸續推出更多創業工具,涵蓋人才發展、創業孵化、政策扶持三個角度,持續打造“人才+企業+政府”服務鏈條。

【記者】張瑋

【作者】 張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