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寺旸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聯合青艸堂共同呈現的藝術家秋山亮二的經典攝影作品展《你好小朋友》將于2023年7月15日開幕,展期持續至10月6日。藝術家秋山亮二于1981年至1982年間,先后五次來到中國。去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桂林、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城市,甚至還在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幫助下前往了當時不對外國人開放的海南島。期間共拍攝了約700卷,8000多張彩色照片,并從其中挑選了127張,于1983年首次出版《你好小朋友》攝影集。本次展覽中的照片,即是來自于這本攝影集和近年整理出版的另外兩冊:《光景宛如昨》、《往事成追憶》。
在藝術史中,最初兒童的形象往往被描述為成人的縮影或純真的象征。觀看以兒童為主體的作品時,觀者自然地加入自我的投射和對兒童身份的美好想像,與已不在場的時光產生連接。于是,時間似乎被壓縮了,仿佛上世紀80年代的空間與我們當下的空間合并,這些穿越了幾十年光景來到我們面前的照片,在“邀請”我們窺看當時兒童學習、生活和玩耍的場景,以及屬于那個時代的童年,從而使得我們通過觀看照片完成一次重新體驗童年的經歷。而這種體驗并非止步于想象和單向觀看他者的人生,而是將屬于童年的天真爛漫時光作為嫁接的橋梁,連接著我們和秋山鏡頭下的小朋友。
再次挖掘這批照片檔案,能找到其中秘而未宣之處。正如瓦爾特·本雅明在《攝影小史》中提出的相機無意識觀點,他認為,無論攝影師如何精致地布景以及指導他的拍攝對象,無論如何最大化接近他所拍攝的主題,欣賞者都會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沖動,要在這樣的畫面中尋找偶然性的微小火花,那個早已被遺忘的瞬間,在未來回首時,我們得以重新發現它。就像展出作品中在北京巷口相互對望的兩個小朋友。多年后,秋山才發現那個當下他們之間或有的隱秘聯系。
直到傍晚還在人行道上學習的少年,50x50cm,藝術微噴,1981-1982
以及坐在板凳上在街頭學習的男孩,身穿有破洞和補丁的女孩,跟隨母親一起在市集賣水果的小朋友,固定在父親自行車后座的男孩,幫助父母減輕負擔而參與農活的小朋友。可知在那個并不富裕的時代,童年并非只代表著純粹的快樂和自得,小朋友也需承擔著生活的風霜。這些畫面之外的世界,我們只能通過猜測和聯想獲得。
秋山亮二拍攝的《你好小朋友》- Dear Old Days系列在中國能引起一股懷舊潮,和它們是80年代難得留下的彩色影像也有關系。藝術家也曾自述:“比起說我拍得有多好,我認為更多的原因在于中國的朋友對我所記錄的那個時代有著特殊的感情,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彩色照片非常稀有。”
在1980年代,中國攝影其中一個發展便是向“紀實轉向”(documentary turn),這一時期的中國的紀實攝影作品與中國的社會政治轉變密切相關,內容表現了藝術家為推動開放性社會和尊重人性所做的努力。 呈現的是嚴肅的社會性議題。同一時期到中國拍攝的北井一夫、安東尼奧尼和劉香成等國外藝術家,也把鏡頭對準了那個時代下中國人的生存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比之下,秋山從一種更為童真趣味的角度去觀看社會景觀,對觀眾而言,也許是更有吸引力的,對作為歷史文獻而言,其獨特的視角豐富了當時的時代樣貌。
因此,展覽由兩條線索展開,一條圍繞著被拍攝的主體——小朋友,保留展廳原有的格局,通過不同場域的構建,連接特定校園環境的同時,亦讓展覽空間與作品空間進行對話。第二條線索即為被拍攝的80年代環境,也是對該系列的第三部,《往事成追憶》的回應,圍繞在孩子身邊的人事物進行日常狀態補白,描繪出40年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著裝風格和休閑方式等。
秋山亮二帶著祿萊相機和櫻花牌膠片拍攝下的80年代的中國小朋友,畫面中看似草率偶發的刺點,里面隱藏的是藝術家在偶然性捕捉和精心設計的構圖兩者間取得的動態平衡。與其說這是一個關于那個年代記憶的展覽,我們更期待這是一個關于體驗和更新記憶的展覽,觀者通過再次觀看,延展出人與人、人與環境關系的新連接。
-關于藝術家-
秋山亮二
1942年生于東京。父親秋山青磁(1905-1978)也是一位攝影師。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入職AP通信、朝日新聞社,后成為自由攝影師。作為紀實攝影師,拍攝并發表印度的大饑荒、人口稀少的孤島等。之后與深瀨昌久、森山大道等一起參加紐約現代博物館的“New Japanese Photography”等國際攝影展。在美國休斯敦的萊斯大學舉辦個展“Ryoji Akiyama Photography”。擅長使用6×6祿萊抓拍人們的生活照。在紐約、印尼、中國等造訪之地以“旅行者的視點”捕捉對象而發表作品,構筑了獨特的世界觀。作品被紐約現代博物館、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宮城縣立美術館、吳市立美術館、川崎市市民美術館、青森縣立美術館等收藏。作品集有《津輕·聊爾先生行狀記》(津輕書房)、《紐約通信》(牧水社)、《楢川村》(朝日新聞社)、《奈良》(游人工房)等。翻譯書有《美國之世紀 1900-1910:20世紀的黎明》(西武 time)、隨筆集有《扇子之煙》(法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