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民航行業累計虧損4000億元,2023年能扭虧為盈嗎?

導讀原標題:疫情三年民航行業累計虧損4000億元,2023年能扭虧為盈嗎?中國民航局于近日發布了《2022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據統計,2022年...

原標題:疫情三年民航行業累計虧損4000億元,2023年能扭虧為盈嗎?

中國民航局于近日發布了《2022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據統計,2022年,全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328.9億元,比上年下降15.8%;總虧損達2174.4億元,比上年增虧1374.6億元。在2023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局長宋志勇指出:疫情前民航業連續11年盈利,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預計達4000億元。

由此可見,新冠疫情對民航運輸產生的影響遠超預期。

民航業為何會被打擊得如此慘重,摘下口罩的2023年,民航業能扭虧為盈嗎?

新冠疫情對于民航業的打擊持續了三年,2020-2022年這三年間,民航行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民航業在疫情期間的持續虧損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2022年虧損的金額還是超出市場的預期,達到了2174億元,對比2020年的974億元,虧損金額是新冠疫情爆發第一年時的2倍有余。

巨額虧損背后的原因,離不開“疫情”“油價”“匯率”這三大關鍵詞。

2022年,新冠疫情反復,受疫情管控政策和人們出行意愿影響,民用航空客座率降低,需求大幅下降。民航旅客的運輸量和周轉量對比2021年產生斷崖式下跌。據年報信息,2022年,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25171.3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2.9%。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24985.2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3.1%。客運收入下降是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

除此之外,受新冠疫情的間接影響,油價高企,匯率波動,也導致了部分虧損。

2020年全球疫情重創世界經濟,原油需求萎縮,而航油作為航空公司的主要營運成本之一,其業績受航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

以南方航空公司為例,2022年南方航空的航油成本為人民幣326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8.09%。南方航空在年報中稱,當平均燃油價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將導致南方航空的營運成本上升或下降人民幣32.67億元。

從匯率的角度來看,航空公司租賃負債、銀行貸款及其他貸款主要以美元、歐元和日元為單位,假定除匯率以外的其他風險變量不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動使人民幣升值或貶值1%。

由此,受新冠疫情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民航行業的在疫情三年間虧損持續擴大。而作為國內三大航司的國航、東航和南航,成為了首當其沖。三年累計虧損了2020億,相當于虧掉了前17年的利潤。

與其他下滑的數據不同的是,統計公報中提到,2022年,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186.0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0%。國際航線旅客運量的上升離不開海外對于疫情的寬松政策,部分國家于2021年底和2022年初相繼放開疫情管控,國際航線客運量由此出現了反彈。

2022年9月,國航、東航、南航、海航等主要航司的國際線客運量均實現同比、環比增長。

對于疫情放開的2023年,國際航空在2022年的表現或許也可以給民航業的持續復蘇提供一些參考。

今年2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航空客運總量(按照收入客公里計算)同比增長64.4%,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68.5%。2022年國際客運量同比增長152.7%,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62.2%。

可以看出,國際航空行業比國內先一步復蘇,整體趨勢向好。

對于國內航空來說,進入疫情結束的2023年,也會逐漸復蘇。

從2023年近3個月的表現來看,國內航班目前已恢復至2019年日均水平,且呈現的趨勢較為穩定。

相對而言,國際航班恢復的速度更快。各大航司近期也紛紛發布了冬春航季航班計劃,宣布恢復并加密多條國際航線,也為國際航線恢復釋放了積極信號。例如國航在今年3月宣布計劃執行53條航線、通航55個航點、日均班次量152班次;在北京大興機場計劃執行日均105班次、通航46個城市。

雖然國際航班恢復情況向好,但離2019年的日均水平還差一段距離。這也是由于部分國際航線的復蘇受政治因素等影響,恢復較為緩慢。

進入2023年,被打擊慘重的民航業終于迎來曙光。

無論是疫情結束后的第一個春節還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國內旅游和交通都顯示出了強勁的復蘇趨勢。

2023年春運期間,全國客運旅客發送量15.95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50.5%,恢復至2019年同期53.5%。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國民航共運輸旅客941.2萬人次,日均運輸188.2萬人次,比2019年“五一”假期日均數180.7萬人次增長4.2%。國內航班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14%。

根據以往的經驗,即將到來的暑運也將是國內航司減虧的好機會。國內航司能在復蘇的大趨勢下穩步前進嗎?

對比了國內的幾種交通方式,相較于2022年,似乎民航的復蘇增速最快。但如果是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相比,民航業的恢復似乎還慢了一拍,鐵路的復蘇更為強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五一”假期,中國鐵路創出兩個單日歷史記錄,4月29日全國鐵路單日旅客發送人數、5月3日旅客列車開行列數均創歷史新高。目前民航客運在整體綜合交通中的占比相較于2019年更低。

這或許與疫情改變了部分人的出行方式和出行習慣有關。疫情之后部分人不敢隨便亂花錢了,機票價格的漲幅對于價格敏感型人群來說更難消費,便會流失這部分客戶。

中國民航行業目前還面臨著國際航線恢復的各種阻礙以及疫情后出行環境的變化。而中國的民航行業的恢復也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在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秩序下,才能穩步恢復,這對于整個民航行業來說,無疑也是一次考驗。

總之,即使在總體恢復趨勢向好的情況下,對比民航行業疫情三年之間的巨額虧損來說,其回血之路,還很漫長。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