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咖啡”是門好生意嗎?

導讀原標題:“縣城咖啡”是門好生意嗎?伴隨著疫情放開后的首個返鄉潮,在一、二線城市過著“日咖夜酒”的年輕人們,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回了縣城...

原標題:“縣城咖啡”是門好生意嗎?

伴隨著疫情放開后的首個返鄉潮,在一、二線城市過著“日咖夜酒”的年輕人們,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回了縣城。

“瑞幸在某縣城1天900單,排隊兩小時”、“星巴克某縣城門店日收入近2萬”等消息,在剛過去不久的春節期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縣城咖啡”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不少咖啡品牌面臨著國內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競爭白熱化,謀求第二曲線的戰略舉措。

此前,星巴克、瑞幸、幸運咖、庫迪咖啡等一大批連鎖品牌曾先后宣布進軍下沉市場。縣城對這些品牌而言,究竟有何魅力?在下沉市場賣咖啡真的能賺錢嗎?

過去一年,受疫情因素影響,餐飲行業整體受到沖擊,咖啡是為數不多能實現逆勢增長的賽道之一,不少咖啡品牌門店數量不減反增。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815億元,艾媒咨詢預測2025年中國咖啡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在瑞幸、星巴克等咖啡品牌的不斷擴張下,一二線城市咖啡消費市場日趨飽和、增速放緩,并開始帶動四、五線城市的咖啡高速發展。

《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5月1日中國內地共有咖啡門店11.73萬家,相較前一年新增了1.5萬家。其中,三線城市和下沉市場是關鍵增長點。從外賣訂單增速看,四線城市、五線城市居民咖啡需求增長最快,分別為257%和253%,遠高于一、二線城市。

此外,據《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截至2021年,中國有縣城1495個,戶籍總人口為6.41億人,可以說,縣城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縣城咖啡正成為增量的代名詞。

伴隨著這兩年大城市就業形勢嚴峻、縣城工作機會增多以及成家、穩定等多種因素,原本在城市上班的年輕人選擇了回鄉求職或創業。與此同時,這批人也將在城市養成的咖啡消費習慣帶回了縣城。

“縣城咖啡”近日成為了小紅書的熱門話題,話題下相關筆記有1萬多篇。在話題中可以看到,不少返鄉的年輕人甚至直接下場開咖啡館,裸辭帶著10萬存款回鄉開咖啡店的年輕人并不在少數。年輕人的返鄉咖啡創業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縣城咖啡的潛力。

在這一背景下,蜜雪冰城、瑞幸等品牌正加速涌入縣城這一下沉市場,星巴克、挪瓦咖啡、庫迪咖啡等知名連鎖品牌也都曾宣布要加速布局下沉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和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運咖在縣城的開店數遙遙領先,這與其在一二線城市擁有豐富的供應鏈資源與加盟經驗密不可分。隨著這兩類咖啡品牌的入局,咖啡行業的內卷正在蔓延至縣城。

這么多咖啡咖啡品牌以及咖啡從業者集體下鄉,我們不禁思考,在縣城賣咖啡真的賺錢嗎?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幾年大量奶茶品牌在下沉市場的發展還算成功,而咖啡品牌相對缺席。雖然縣城里咖啡的受眾無法與奶茶相比,但一個數十萬人口的縣城,完全可以容納一批咖啡店。

從成本來看,四五線城市的房租只有一二線城市的1/3,人工費只有1/2,假設門店收入一樣,在一線城市不賺錢,在二線城市一年可能有30萬的利潤。一位自稱“時光拾荒者”的縣城咖啡創業者表示,在縣城開咖啡館,年租金1W是道坎。拋開位置、客流量不談,如果租金控制在1W以下,日銷30單就不必為求活苦撐。

從“縣城咖啡”的入局者來看,圍獵縣城咖啡的不只瑞幸、幸運咖等連鎖品牌,還有一批個體創業者也瞄準了這片市場,打造出了一批地域性的咖啡品牌。如半年在天津薊縣開店 6 家的中中咖啡、有著“東北幸運咖”之稱的干咖人咖啡。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培養縣城消費者的咖啡接受度與消費習慣,擴大縣城咖啡的消費市場。

從受眾群體來看,縣城咖啡受眾具有年輕化、精英化的特征,比如當地公務員,國企、銀行、電信等企業白領,以及年輕教師等,他們也許收入比不上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但沒有租房買房的壓力,可自由支配資金和時間更多,撐起了咖啡下鄉的可能性。

縣城咖啡能否賺錢,不僅與縣城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涉及到運營、門店管理等多重因素。此外,縣城咖啡消費有明顯季節性,在春節國慶、寒暑假等節點上會迎來小高峰。

從瑞幸春節爆單來看,咖啡下沉的合理性、單店盈利能力已有不少投研機構用大量筆墨給出了證明。但在實踐層面仍需謹慎,門店地址的選擇、后續運營等方面需要花費大量功夫,可以說,縣城咖啡的錢并不好賺。

對縣城居民來說,咖啡是舶來品,相比于茶飲品牌,咖啡文化在縣城的滲透率很低。

目前縣城咖啡的受眾群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之前在大城市工作返鄉的青年,這類人群自身對咖啡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也保留了喝咖啡的習慣;另一類是本身就對咖啡有著濃厚興趣的文藝青年,但這類人群占比較低。

也正因如此,縣城咖啡消費有明顯季節性,會伴隨著節假日、返鄉潮迎來爆單,但返鄉潮結束后,留在縣城的咖啡受眾群體占少數,這仍是制約著縣城咖啡發展的最大變量。

除了受眾群體外,制約縣城咖啡發展的另一因素是其口味,縣城年輕人不喜歡苦味。一位縣城咖啡從業者表示,縣城內的年輕群體對于新茶飲中的酸、甜等口味的接受程度,要遠比咖啡中苦味的接受程度高得多。這也是蜜雪冰城、甜啦啦等品牌能夠快速占領下沉市場,并獲得高客流量的原因之一。

因此,對于布局縣城的咖啡品牌而言,如何根據下沉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策略,研發出全新的產品,是一件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情。而和產品相對應的產品售價也是制約盈利的一大因素。縣城內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普遍較高,“平替”現象極為普遍。像幸運咖這種,目前在縣城咖啡的售價基本在10元以下,毛利率也就只能更低。

整體來看,培養縣城人民的咖啡消費習慣,任重道遠。面對這個龐大的藍海市場,星巴克、瑞幸等頭部品牌早已摩拳擦掌,未來,喝咖啡能否成為縣城人民的生活習慣,將決定了縣城咖啡的市場有多大。咖啡品牌們要想在縣城市場站穩腳跟,還需進一步挖掘縣城居民的消費需求,綻放更多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