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陳晴)已開業26年的上海置地廣場也難逃關停的命運。近日,上海置地廣場商廈發布閉店公告稱,由于商廈與業主的租賃合同期限屆滿,將于2023年1月31日營業結束以后正式閉店終止經營。
在新業態的沖擊下,傳統百貨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早已不是一個新話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于傳統業態來說,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就是自我革新的勇氣,傳統百貨商場只要走出不一樣的道路,百貨業態仍能存活。
上海置地廣場發布閉店公告。
輝煌不再
因租約到期,上海置地廣場商廈有限公司決定商廈B2至8樓于2023年1月結束經營。現在距離商廈正式閉店還有一個半月,商場內正開展大折扣的閉店清倉、會員積分抵扣等促銷活動。不少品牌全線打折,少則五折,最低甚至可以打到一折。
記者在小紅書平臺上看到,一些博主正在分享閉店前的打折采購攻略。某品牌柜員分享視頻表示,由于大打折扣的閉店清倉,所以與以往的客流量相比增加了不少。
上海本地消費者表示,26年了,置地廣場如今要拆了,真有點舍不得。“再見,我的青春。”
上海置地廣場是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老牌商廈,堪稱“地標一樣的存在”。資料顯示,上海置地廣場1997年1月開業,至2023年1月,商廈經營滿26年。在這26年里,上海置地廣場屢創佳績。
2005年,上海置地廣場商廈調整品牌、專柜并重新裝修后,全年銷售額達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61%,凈增1.03億元,銷售額居上海市單體百貨店第七位。2010年,上海置地廣場商廈曾進行結構布局整合,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8631萬元,帶動創下全年10.88億元的銷售額歷史新高。因其“品牌引入較為齊全”“地下2層天天搞特賣”等特色,與滬上其他百貨商廈形成錯位競爭,在商業地標“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
有網友表示,小時候在上海置地廣場買衣服后覺得自己是“全上海最靚的仔”,思加圖、BELLE都是其與上海置地廣場結緣的品牌。上海置地廣場曾紅極一時,耀眼奪目,但終也抵不過殘酷的現實,上海置地廣場這幾年確實比不上其他新興商業體的發展勢頭。
圖為上海置地廣場。(圖片由CNSPHOTO提供)
競爭變大
上海置地廣場的關停在業內人士看來并不意外。近幾年,上海置地廣場已是門可羅雀,全然不見曾經的輝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群雄角力的上海商界歷來競爭激烈,上海置地廣場和很多老牌百貨商場一樣,由于設施老舊、定位跟不上年輕人的需求而黯然失色。
有消費者表示,20世紀90年代盛行的百貨零售模式在這座商場里依舊清晰可見,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
從品牌設計上看,一樓以鞋品專柜為主,二樓是女士服裝,三樓男士西服,四樓運動品牌,五樓小家電商品,是傳統的百貨經營模式。在品牌選擇上,以傳統品牌為主,新穎而有特色的品牌很難在商場中見到。
記者曾在上海置地廣場發現,來商場購物的顧客多為年長者。
隨著上海高端商場和購物中心越來越多,上海置地廣場已不再是消費者購物的第一選擇。縱觀上海置地廣場周邊,不僅有恒隆商場、梅龍鎮廣場在內的南京西路傳統高端商圈;還有嘉里中心、芮歐百貨在內的靜安寺商圈,這些優質商圈必然會“稀釋”掉部分年輕群體。
中國銀聯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南京東路商圈的客流年齡結構正在向年輕化轉變,90后客群占比最高,00后客群占比則由2017年的20%左右快速上升至30%多。置地廣場顯然無法吸引到這部分消費者駐足購物。
創新謀變
業內人士表示,老牌商場唯有選擇通過升級改造、品牌調整來適應新的競爭環境才能生存下去。如若固守陳規,老商場的沒落是必然的結果。
可以說,上海置地廣場的關停并不意外,在商業競爭激烈、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的當下,出圈的商業項目,其背后離不開運營者與時俱進的運營思路與創新。
雖然電商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他們依舊無法取代線下體驗式消費。
中商數據副總裁李靜雅表示,隨著國民財富的增長,以及受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商業文明的不斷提升,消費心理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引領更多的業態和品牌的創新。
商場唯有不斷創新升級,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而不被淘汰。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一些老牌商場在升級改造后,品牌和顏值都不輸新商場,甚至晉升為新一代網紅地標,再次煥發生機。
例如上海新世界城,升級后引進全球首家火影忍者樂園,還有20米超大水族館以及54家首店,引發上海人熱議。
此外,上海陸家嘴地區第一批崛起的高樓之一華潤時代廣場,在日本設計師佐藤大的爆改之下,外觀變得金色而華麗,猶如蒙上了一層流光溢彩面紗的外立面以及仿佛劇院藝術殿堂般的大堂,艷驚四座。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傳統百貨可通過采取開設集合店、增加體驗業態占比等方式積極發展,扭轉頹勢。
不得不說,持續運營是一個精細活兒,如何持續吸引消費者并具備更扎實有效的運營策略,是所有購物中心必須要直面的考驗。
據仲量聯行上海零售地產部總監莊棓琪透露,上海置地廣場結束營業后會有新的運營商接手。她強調,即使被附近的高端購物中心分流,上海南京東路憑借游客量以及與外灘貫通的優勢仍然是各大品牌不可錯失的核心商圈。
當前,上海購物中心規模已達人均1平方米,可以肯定地說,消費者并不缺購物選擇,而在此形勢下,新接手的運營商如何通過創新經營來爭奪人流量是其將面臨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