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
編輯 |
低代碼SaaS廠商簡道云在本周召開發布會,宣布產品支持本地化私有部署,并發布了其品牌主張“全民開發”的2.0版本。目前,簡道云可支持的部署環境包括了公有云、私有云、自建云、混合云和本地化。
簡道云是由傳統BI廠商帆軟孵化出的產品,于2015年上線。據公司披露,簡道云2021年銷售額超1億元,客戶數量超一萬家。按照簡道云負責人單蘭杰的說法,這樣的數據應排在頭部。未來三年,簡道云預計要達到3-5億元營收目標。
本地化部署,似乎違背了低代碼產品云化、輕量化的“初心”。在年初的采訪中,簡道云聯合創始人單蘭杰曾提到,公司在早期保持“克制”,拒絕了一些客戶的定制化需求,本地部署就是其中之一。他近日對界面新聞解釋說,隨著產品能力不斷完善,如今增加本地化能力,也是為了滿足部分客群多元化的部署需求,提高性能與安全性。
有本地化部署需求的往往是中大型客戶,這也是簡道云近來的新變化——開始強調服務中大型客戶。低代碼產品一般面向中小型團隊,或大企業里的小部門,簡道云最早也是如此。“但中大型客戶這樣的客群是一直存在的”,單蘭杰說,這些客戶更多將簡道云用在一些非核心業務、孵化業務的系統、需要快速驗證的核心業務以及與核心業務系統協同/作為核心業務系統的補充等等場景。這些場景下,各業務部門需要互相協同,卻缺少統一的管理和培訓。
基于此,簡道云提出了全民開發的理念,目的是讓業務人員也具備IT能力,參與流程管理和應用分層開發。簡單來說,就是讓一線的應用使用者,也變為開發者和管理者。
另一方面,中大型客戶似乎也能解決低代碼工具常面臨的客單價低問題。對此,單蘭杰表示,這類客戶付費能力的確比小企業強,“但客單價更多取決于客戶的需求。比如一個中小型企業,他如果想要利用簡道云搭建整個公司的CRM、人力、內服等全部的信息化系統,這個時候他的付費能力就會很高。”
低代碼行業目前集中度不高,還沒有明顯的龍頭,阿里、騰訊、華為均在此交戰。大廠依靠自身云服務,走生態平臺(PaaS,平臺即服務)路線,而簡道云、輕流、氚云這類aPaaS(應用程序平臺即服務,是PaaS的一個子集)服務商則作為插件,參與大廠們的平臺生態。單蘭杰也表示,簡道云與大廠們的產品方向不太相同。
“今年我們看到很明顯的一點是,以前可能大家都想把自己的產品變得全能,但是今年廠商之間的合作在變多”,單蘭杰說,簡道云今年也在“開放”方面努力,鼓勵用戶自己開發或使用其他廠商插件,付費或免費使用均可,補足平臺不能滿足的需求。他舉例,簡道云的電子簽章功能就是引用了專業廠商的插件。
在資本市場,低代碼賽道2021年投資筆數減少,2022年有所回溫。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低代碼廠商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7月,賽道內共有9起融資事件,超億元的融資有2筆。低代碼行業仍然處于高速成長期,投資人更看重企業長期價值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行業標準正在建立,信通院推出低代碼開發平臺通用能力要求,正在申請行標。艾媒咨詢報告認為,除通用能力標準外,產品使用習慣也應當向著規范化統一化發展,行業標準的完善仍在發力。
單蘭杰說,由于疫情原因,一些客戶自身情況不算太好,他也看到行業里有一些產品被收購或退出的消息,但他仍然相信,“目前屬于黎明前的黑暗,做好自己,期待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