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記的聲名鵲起,真的是擋都擋不住。
先是11月6日晚,鄭州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作為基層代表的某社區劉書記發言,動情講述自己因為忙于工作而錯過了女兒十八歲生日成人禮,被網友質疑,迅速沖上熱搜,引來不同解讀。有網友認為,被封控的居民所經歷的困難,也許遠遠比這個缺席女兒成人禮大多了,講這樣的一個情節,難言體察了社情民意。
后是網傳的視頻顯示,劉書記很是感到委屈,她拿著大喇叭在社區朝群眾大聲說:“我怎么了?發言稿都是審核過的,不是我一個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大家理解一下!” 圍觀者鼓掌:“謝謝領導!”不用懷疑,劉書記這一最新發聲又遭網友反擊。
劉書記在發布會煽情,到底有沒有問題。老實說,并沒有原則性錯誤。若是脫離疫情防控發布會這樣嚴肅的背景,只是平日里的即興發言,或許還能引人共情。可惜,這樣的“花絮”,選在了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場合,因而就讓人不適。群眾想多聽聽方案,多聽聽建議,多聽聽對民間呼聲的反饋,結果你來這個?正如俠客島發文批評所言,疫情防控發布會要多講辦法少打悲情牌。
劉書記的解釋不僅沒有安撫群眾的心,反而讓人心更添疑竇:難不成這套悲情牌,也是事先安排好的?那這還算哪門子“情到深處”?分明是“括弧,此處應有鼓掌聲”嘛!
劉書記恐怕到現在都沒搞清楚狀況,因此希望公眾理解一下,味道就挺“夾生”的。
中央一再強調實干興邦。實干精神,是每一個干部都應該具備的。不用多言,在疫情防控中,大量的基層干部很辛苦,這是不爭的事實。相信劉書記和所在社區的工作人員也付出了辛勞。向群眾解釋一下干部很辛苦,這本身沒有問題,但一定要讓群眾看到,一場發布會,一次發聲,主角是“人民”,關鍵詞是“我們有辦法”。換句話說,莫“搶戲”,莫主次不分。
各地疫情防控期間,也確實有過干部在重要場合說著說著掉眼淚的鏡頭。一些干部的突然失態反而獲得了掌聲,這不奇怪,群眾敬重為民奉獻的好干部,理解其一時的沒忍住。但個別干部應該明白,這樣的共情互動場面,是可遇而不求的。
說話不當,被批評,這很正常。要是耿耿于懷,還想著“第二回合”扳回來,這樣的邏輯挺讓人無語的,結果只能錯過群眾的寬宥和體諒。但愿劉書記遇見的這次考驗,能讓更多人明白其間的道理。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編輯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