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宋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如何物理降溫兒童,如何物理降溫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局部冷敷
常用的有冰袋和冰袋,其原理是通過接觸傳導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常放在孩子的額頭或頭頂,冰袋可放在孩子體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注意孩子的局部皮膚顏色,出現臉色蒼白、發紺時立即停止用冷,以防血液循環障礙或凍傷。30分鐘后,測量溫度并記錄下來。如需長時間使用冷敷,應休息1小時后再用,給局部組織恢復時間。很多孩子家長經常問,能不能在手心和腳底貼退燒藥貼。這種退燒方法是不對的。孩子發燒時末梢循環差,導致“全身發燙、手腳冰涼、畏寒不適”的現象。所以發燒的時候不能用手和腳冷敷。
2、溫水擦澡
用溫水洗澡是一種常見的冷療方式。其原理是溫水接觸皮膚,通過蒸發和傳導增加身體的散熱,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平時可在盆中盛32-34的溫水,洗澡前在頭部敷冰袋,防止洗澡時表皮血管收縮,頭部充血,加重頭痛。熱水袋放在腳底,可以防止孩子發抖不適。松開床尾和被子,但是太暴露了。脫下衣服,在身體下面墊一條浴巾。將浸濕的毛巾擰至半干,纏繞在操作者手上,向離心方向拍打。分別拍打、擦拭上肢、下肢和背部,每個肢體或背部要沐浴3分鐘,整個過程不超過20分鐘。腋窩和腹股溝是大血管經過的地方,所以要延長擦洗時間,禁止對胸區、腹部、后頸部、腳心等部位進行沐浴,以免出現不良反應。涂抹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膚,取下熱水袋,協助患兒取舒適體位,半小時后重新測體溫。如果體溫降到39以下,取下頭部冰袋。
因為發燒會增加皮膚無形的水分流失,通常每升高1,每24小時就要消耗約13ml/kg的水分。所以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少量多次的糖鹽水可以更好的補充發燒帶來的隱形水分流失,對體溫的恢復更好。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