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德國經濟研究機構發布數據顯示,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援助出現“長期規劃”的新趨勢。而隨著向烏克蘭不斷輸送武器,一些西方國家的軍火公司訂單大增。
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發布的數據,從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軍事等方面的支持達到713億歐元,歐盟及其成員國的援助為617億歐元。
研究還發現,進入2023年,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出現了具有“長期規劃”的新趨勢:美國、英國等國家將援助烏克蘭的支出列入了政府年度預算;挪威則宣布了一項長達5年的援助計劃,其財政和軍事援助的規模在未來5年將達到約70億歐元。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官網截圖
另據德國媒體近日報道,德國政府2022年批準的武器出口總額超過8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61億元。
報道援引德國軍火商萊茵金屬公司數據顯示,由于西方不斷向烏克蘭運輸武器,該公司在2022財年的經營業績增長27%,達到創紀錄的7.54億歐元。該公司預計2023財年將實現強勁增長。
萊茵金屬公司當前的訂單包括維護和修理“黃鼠狼”步兵戰車、“豹2”主戰坦克等武器裝備,以及為烏克蘭提供彈藥。報道稱,萊茵金屬公司目前正計劃啟動一條新的彈藥生產線,并招聘數百名員工。
萊茵金屬公司官網截圖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分析,美西方國家向烏克蘭長期進行軍事援助是基于與俄羅斯長期博弈的考量,這必然會給世界帶來長期性的危害。
“豹2”主戰坦克(圖自彭博社)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危機不僅讓軍火商大賺特賺,更讓西方國家找到了新的武器試驗場。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美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中,除了海馬斯M777榴彈炮、豹式坦克等已為人熟知的武器外,還有一些沒有被西方輿論放大宣傳。例如,法國向烏克蘭提供的阿克隆反坦克導彈、德國和荷蘭聯合生產的Fennek輕型裝甲偵察車,以及兩套天網近程防空系統。
報道稱,德國的天網近程防空系統2021年才投入使用,仍然需要進行嚴格測試,而烏克蘭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除德國自己之外的用戶。此外,同時進行測試的還有德國產的RCH155自行榴彈炮,其第一個客戶并非德國聯邦國防軍,卻是烏克蘭軍隊。
俄羅斯媒體報道指出,西方刻意低調的背后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武器供應數量很少;二是迫切希望在實際作戰中測試這些武器。
塔斯社報道截圖
對于美西方將烏克蘭作為武器試驗場,張弘認為,這表明對美西方國家來說,挑動烏克蘭危機背后另有算計。
-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西方向烏克蘭提供了很多新裝備,一些沒有經過試驗的裝備在戰場得到了大規模應用。這說明,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有武器試驗的性質,還有在國際軍火市場做營銷的考量。
- 西方通過烏克蘭危機消耗、遏制俄羅斯,又試圖復蘇北約,將北約全球化、北約亞太化。烏克蘭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國家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一個杠桿、一個工具,而烏克蘭則成為地緣政治戰略的一個消耗品、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