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5億元,啟動在華第三座研發中心,博世新興領域銷量占比45%

導讀 記者 | 周姝祺編輯 | 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之下,迫在眉睫的不僅有汽車制造商們,零部件企業也在大手筆投入轉型。日前,博世投資約1.5億...

記者 | 周姝祺

編輯 |

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之下,迫在眉睫的不僅有汽車制造商們,零部件企業也在大手筆投入轉型。

日前,博世投資約1.5億元的未來智能駕駛與控制上海研發中心正式落地啟用。這是博世在中國的第三座研發中心,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可以容納超過540名研發人員在此從事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研發。

研發中心主要為博世在2021年成立的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服務。該事業部著重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三大領域,為汽車廠商提供汽車電子系統及軟件解決方案。據悉,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在全球擁有18500名員工,其中中國區人數超過1400名且大部分為軟件人才。

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專訪時表示,過去汽車動力控制域、智能座艙域、底盤控制域、和自動駕駛域各自獨立控制,在跨事業部協調和滿足客戶需求上存在難點。成立新事業部統籌各部分和當前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向整車域集中式發展相匹配。

同樣基于這一考量,博世在華第三個研發中心落地。過去傳統技術在德國研發好后,到中國市場應用,但現在博世中國的智能化技術參與全球平臺化共同開發,反哺全球。

界面新聞了解到,未來博世將加大在燃料電池、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汽車軟件、車載操作系統等各新興領域方面的投資。一方面中國市場對前瞻性技術接受程度較高且整體技術領先,另一方面和博世在這些新興領域獲得的銷量預期密不可分。

據徐大全透露,2021年博世新興領域項目的未來5年銷售預期在所有項目銷售預期總額中占比約25%,今年這一數字占比已經超過了45%。

“對博世這樣一家130多年時間的老企業而言,‘新生’對于繼續存活下去非常重要。”徐大全直言,博世的未來在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

目前博世中國推出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平臺已經拿到了國內六大主流汽車制造商的定點項目,基于8295芯片的下一代智能座艙平臺正在研發,新平臺將集成部分輔助駕駛功能。

自動駕駛方面,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胤表示,博世L2++級自動駕駛項目在今年7月獲得汽車公司定點,同樣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投入量產,這是博世中國歷史上“非常巨大的研發投入項目”。

不過,當前消費者對于智能駕駛的感知程度并不深,研發投入的邊際效應正逐步遞減。李胤認為,部分廠商在追求高級自動駕駛時,連最基本的泊車都沒有做好。只有做好了基本功能,消費者才能慢慢接受更高級的技術。

“高階智能駕駛是一場馬拉松,到現在還沒有過5公里。馬拉松的決勝絕對不是上來的5公里,可能會在第20公里到30公里的時候。”

對于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李胤直言L2++和L3的區別體現在冗余上。一旦到達L3必須要有一套冗余系統,但這套系統汽車公司現在并不買單。

“一旦上了L3的冗余,車的成本會上升很多,這是L3目前主要的瓶頸。”

需要注意的是,在轉型過程中不少零部件企業選擇分拆,更聚焦具有未來發展前景的業務,以便在長期時間內依舊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同時,華爾街投資者認為汽車行業正在興起的自動駕駛、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更具有投資潛力,將新業務分拆上市可以獨立運營吸引融資,保證現金流穩定。

徐大全告訴界面新聞,盡管新技術投入的數十億元需要多年時間收回成本,但博世的“祖訓”是財務獨立,預計未來不會選擇分拆路線,也不會推動上市。這有助于博世未來規劃不受股市和市場壓力,能夠制定長期戰略規劃并持續投入。

財報顯示,在疫情和芯片供應短缺影響下,2021年博世銷售額依舊保持增長,達到788億歐元,同比上升10%;息稅前利潤率約為4%,超過2020年的2.8%。中國市場方面,2021年博世集團在華銷售額約為1280億人民幣(約167億歐元),較2020年增長9.1%。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