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球射門后下肢不知冷熱,資深女球迷險些癱瘓

導讀 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通訊員 楊岑卡塔爾世界杯激戰正酣,資深女球迷張女士(化姓)卻感到后怕:半月前她在球場一次頭球后,下肢竟然冷熱知覺...

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楊岑

卡塔爾世界杯激戰正酣,資深女球迷張女士(化姓)卻感到后怕:半月前她在球場一次頭球后,下肢竟然冷熱知覺喪失、險些癱瘓。幸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多學科專家診治,及時揪出致病元兇“脊髓性頸椎病”,這才轉危為安。

專家團隊正在“拆彈”


女球迷頭球射門后,下肢幾乎冷熱不知

32歲的張女士經常與朋友組局踢球。半月前一次頭球射門后,她略感不適。后來回家沖熱水澡時,發現自己左下肢被熱水淋得通紅,卻絲毫不覺得燙。感覺不對勁的張女士就診后被告知腰椎間盤突出,接受了半個月藥物保守治療,但癥狀非但沒有緩解,左下肢還出現了刺痛感。為尋求進一步治療,張女士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I科曾非教授門診。

“這不是腰椎疾病,高度懷疑是頸椎出了問題。”曾非教授為她進行詳細體格檢查后,排除是腰椎疾病,由于張女士胸部以下左側肢體的痛溫覺減退,可能是頸椎部位的脊髓神經損害。

原是脊髓受壓,隨時有癱瘓風險

進一步頸椎MRI檢查結果提示,張女士的頸5/6椎間盤突出,占據椎管將近一半的容積,導致同平面椎管狹窄,脊髓受壓明顯偏向右側。考慮到患者可能需要及時手術治療,曾非教授迅速聯系了脊柱Ⅱ科(骨外Ⅲ科)主任李亞明教授會診。

術前影像學檢查


結合張女士的臨床癥狀和檢查結果,李亞明教授判斷,張女士是典型的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脊髓半切綜合癥。脊髓型頸椎病作為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可由前方或后方的任何結構增生、鈣化或突出壓迫脊髓導致脊髓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引起相應的癥狀。

患者常見的主要癥狀為四肢的感覺運動障礙,如四肢麻木無力,手指僵硬不靈活,甚至畸形,常表現為雙手系鞋帶、扣紐扣或者拿筷子困難,多數病人有下肢無力、腳底板沉重、腳落地似踩棉花感,站立不穩,不敢跨越障礙物,部分病人還會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此類患者在劇烈體育運動、急剎車或者頸椎按摩等情況時,脊髓受壓缺血損害的程度會加劇,隨時有癱瘓的風險。

張女士的癥狀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的痛溫覺減退,屬于典型的脊髓半切綜合癥,卻是脊髓型頸椎病中相對不典型的表現,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容易誤診漏診,還好遇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專業團隊。李亞明教授建議張女士盡快手術,拆除壓在頸椎的這顆“不定時炸彈”。

緊急手術,拆除“不定時炸彈”

李亞明率脊柱Ⅱ科專家集體討論后,決定為患者實施最佳手術方案“前入路頸椎間盤摘除減壓+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術”,以徹底解除脊髓壓迫。考慮到患者為青年女性,專家團隊決定采取“沿頸部皮紋的橫切口”,以增加傷口的隱秘性,同時采用可吸收線美容縫合減少術后疤痕。

完善各項檢查后,李亞明帶領張衛兵、尚小斌等專家團隊,暴露椎體前緣、摘除椎間盤、切開后縱韌帶后,發現一個黃豆大小的椎間盤樣組織壓迫脊髓,隨即完整剝離這顆“不定時炸彈”,并進行椎體植骨融合和鋼板內固定,以防脊柱不穩。

被完整剝離的“不定時炸彈”


術后,張女士左下肢的刺痛感完全消失,感覺減退癥狀也明顯好轉。復查MRI提示,椎管內的突出壓迫組織被完全清除,脊髓壓迫完全解除,一周后,張女士出院,逐步重啟正常生活。

李亞明教授介紹,頸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頸椎病的發病人群正逐步年輕化。頸椎病的常見癥狀為頸肩部的疼痛不適,嚴重時可出現上肢的放射痛以及麻木等癥狀;同時頸椎病也有很多隱形癥狀,如頭暈心慌、情緒低落、愁容滿面、睡眠困難等。作為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意味著脊髓已經明顯受壓,建議盡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同時要避免劇烈體育運動、急剎車或者按摩等情況,一旦頸椎受到撞擊刺激,嚴重時可導致肢體癱瘓,貽誤終身。

(圖片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