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傳統女性擇偶時選擇比自己年齡大幾歲的異性,如今的婚配發展呈現新趨勢,那就是女大男小的“姐弟戀”模式。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發布2021婚姻登記大數據。2021年,安徽省登記結婚的“姐弟戀”超過兩成,而杭州市也有萬余對“姐弟戀”步入婚姻,在武漢的婚戀市場上,同樣出現了“姐弟戀”需求上升的趨勢。多地“姐弟戀”占比均超過男女同齡結婚人數的占比。
在成都,“姐弟戀”在相親市場的需求不斷上升。成都婚慶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蒙汀判斷,這樣的趨勢尚未到達頂峰。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姐弟戀”?蒙汀認為,其背后折射出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在改變,也說明當代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立自主。
相差十歲的姐弟戀
2018年,在某社交軟件認識到年輕男孩小何的時候,小劉的態度有些隨意。
剛開始,她只是無聊時和對方偶爾聊聊天,彼此吐槽一下生活和工作的煩心事。畢竟1998年出生的小何對1988年出生的自己來說,相差十歲,完全是弟弟一樣的存在。
后來小劉發現,小何年紀雖小,但思想成熟,行為體貼;而小何則認為,小劉懂事不做作,和自己性格互補。“我做導游的,經常出差,有時候忘帶東西,他開車一兩百公里都會給我送過來。”小劉說,在2年的接觸中,小何給自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知不覺地倆人互生好感,成為戀人。
成為戀人后,最大的問題就是,怎么說服家人支持他們的戀情。雙方父母聽聞此事后非常生氣,認為倆人視感情與婚姻為兒戲。為此,小何與父母“冷戰”了數月,小劉與父母的關系也降到了冰點。
破冰的征兆,是在倆人確定關系兩年后出現的。雖然雙方父母一直反對,但兩人私下沒有停止過交往。期間,小何經常對小劉說,父母反對是對他們不了解,初衷也是為子女好。在接送小劉上下班途中遇到她的父母,小何每次也都熱情打招呼。“小孩人還可以。”一來二去的,小劉父母的態度也漸漸緩和了。
2021年前,相差十歲的倆人終于步入婚姻的殿堂,今年年初,也有了愛情的結晶。
小何和小劉
婚介公司:成都“姐弟戀”需求上升
與小劉一樣,眾多“姐弟戀”在開始之初,大多承受了各方的阻力,甚至都被人暗地打賭姐弟戀在一起不會超過一個月。但盡管如此,成都“姐弟戀”需求上升的趨勢也難以阻擋,相差4到5歲的伴侶需求日益增多。
成都本地一家婚介公司的負責人羅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在成都,尤其是年輕群體對于姐弟戀越來越推崇,有些年輕男士甚至會強調想要年紀較長的伴侶,也有很多條件很不錯的女子想要找年紀較小的男青年組建家庭。“尤其是90后、00后群體,至少一半的人都有這樣的需求(姐弟戀)。”從業20多年的羅女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姐弟戀”的需求和“姐弟戀”成功牽手的比例都有大幅上升。
當然,也有一定局限性。羅女士表示,每次在進行信息登記時,紅娘會詢問雙方“是否有房”等信息。沒有的話,就不用登記了。說白了,沒有經濟基礎的男女婚戀是不受歡迎的,尤其是姐弟戀,若以結婚為前提交往,雙方經濟不獨立,很難進行下一步,“大家要求平等,多數人不想被套上‘傍富’的標簽。”
另外,一位紅娘指出,其實年齡差距較大的姐弟戀,往往是通過自由戀愛實現的。通過婚介市場認識的,一般年齡差距相對小一些。疫情期間,不少“95后”通過游戲、連麥等方式認識和熟悉彼此,這代人對于“線上”的依賴程度明顯提高,“線上社交”中,情緒交往才是最重要的,年齡差距不再是問題。
傳統觀念的改變或是背后原因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發布2021婚姻登記大數據。多地“姐弟戀”占比均超過男女同齡結婚人數的占比。那么,成都的情況如何?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姐弟戀”?結果又如何?
11月23日,成都婚慶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蒙汀告訴記者,成都“姐弟戀”需求趨勢處于上升趨勢,但是還沒到達頂峰。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姐弟戀”,與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改變有關,也與當現代女性獨立自主有關,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
當然,蒙汀并不否認“姐弟戀”婚姻中固然會存在一些問題。事實上,在傳統觀念的制約之下,“姐弟戀”確實會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因此只有抵得住這些壓力的兩個人才能最終走到一起。但是,相對于普通婚姻,姐弟婚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很多獨生子女性格相對強勢,在姐弟戀和姐弟婚中,不知不覺就能化解這樣的沖突,“這樣的關系反而更長久。”
值得注意的是,蒙汀提醒,現代離婚夫妻中,姐弟婚的數量占比尚未統計,但是,“夫妻離婚的因素中,年齡差距從來不是主要原因”。蒙汀認為,“姐弟戀”現象的出現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其必然性,說明現代人對傳統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女性年齡大不再成為被挑剔的條件,反而因為更成熟、體貼而受到歡迎,使男女雙方能夠更加互相依戀,這對于建立穩固的家庭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