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下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明確了從今年到2025年,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的合作目標、合作任務、合作機制等內容,提出了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點工作清單。雙方將聯合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在現代產業體系、西部科學城、開放平臺、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共建共享。
兩地聯動,“瞄準”多個新興產業集群
按照目標,到2025年,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產業競爭力、創新帶動力、開放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藍圖已經繪就,方向也已明確,兩地高新區將如何找準發力點、著力點?
根據《方案》,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將聯手打造電子信息世界級產業集群,共建西部大健康產業基地和數字經濟與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并協同推進金融、人力資源產業等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集成電路被譽為“工業糧食”,既關系國民經濟命脈,也關聯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西部(重慶)科學城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效應已經初步顯現,集聚了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中國電科、華潤微電子、SK海力士、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聯合微電子中心等集成電路產業的頭部企業,建成了華潤微電子8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線等一批集成電路重點產線,總體月產能位居全國前列。
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區已基本形成了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芯片全產業鏈,初步構建了涵蓋人才培養、產業孵化、驗證仿真、工藝服務的產業創新生態。截至今年9月,西部(重慶)科學城已集聚集成電路上下游重點企業20多家,產值約占全市相關產業的80%。
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林莉表示,“下一步,將發揮成渝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優勢,聯手打造電子信息世界級產業集群;支持成渝高新區企業交互投資,推動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協同布局,實現產業特色化、高端化、差異化發展。”
“科”字當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作為重慶科技創新的重大平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西部(重慶)科學城自2020年全面啟動建設以來,一大批大裝置、大院所、大平臺、大項目持續加速推進。
截至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已引育市級以上研發平臺323個,組建重慶高新區研發創新平臺發展聯盟,匯聚國家級、市級研發機構72個,區級研發機構11個,覆蓋6所高校院所、58家企業。科學城博士后工作站增至33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人才增至134人次;同時,依托新型研發機構,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個。
根據《方案》,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還將整合兩地科研力量共建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突破人工智能、基因治療、腦科學、納米材料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同時,探索組建成渝產業技術研究院,探索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推動大型科學儀器等科技資源共用。
重慶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鄧敏軍說:“今年以來,我們加快推動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研究院鄉土植物種植創新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川渝合作重大項目建設,促進金鳳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聯合攻關。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方案》打表推進,加快推動共建成渝地區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聯合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組建成渝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
據悉,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還將共建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共享兩地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衛生專家庫,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等等,首批共實施14個重大項目。2023年計劃合作項目22個,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
上游新聞記者 劉翰書 通訊員 王柯嵐 雷鍵 曾誠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