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leitech
文 | 雷科技leitech
對于這兩年的手機市場,相信不管是手機廠商和消費者都很難給出“滿意”的評價,手機廠商的手機賣不動,自然拿不出多少富有誠意的產品,消費者也不愿意買一臺升級維度不大的手機,兩者就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如今2023年已經過去了一半,手機的新機潮也基本告一段落,相信不少數碼發燒友也發現了,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手機在性能和影像方面相比上一代都沒有太大的提升,很難稱得上是「升級迭代款」。
疲軟的產品力自然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13%,跌至2.70億部。在大盤下滑的背景下,三星和蘋果的強勢表現讓他們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運營利潤的96%,其他廠商只能去分一小杯殘羹冷炙。
大浪淘沙,市場的進一步萎靡只會給手機廠商們帶來更大的挑戰,在即將到來的下半年,它們又能拿出哪些絕招?這是雷科技2023年上半年大盤點系列專題的文章之一。
性能卷不懂,參數大戰進入「休整」期?
在過去兩年里,我們總是會在新品發布會上聽到手機廠商吹噓自家新品相比上一代,在CPU、GPU、游戲方面表現提升了多少。但今年手機廠商們似乎統一了口徑,不再過度宣傳性能表現,而是試圖用更均衡的硬件配置和周到的軟件功能來吸引消費者。
其實這也不能怪手機廠商,畢竟移動端處理器的表現已經達到了瓶頸期。就以今年下半年即將發布的第三代驍龍8處理器和天璣9300為例,由于臺積電3nm制程工藝還未完全普及,它們只能繼續使用「落后」的4nm制程工藝。
正如摩爾定律所說,隨著元器件的尺寸越來越小,芯片性能的提升也會越來越難。不管高通和聯發科怎樣努力更換架構,提升主頻,也不可能打破制程的物理定律,或許要等到2024年3nm工藝全面普及后,手機處理器才能迎來下一次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作為臺積電3nm制程工藝的第一批(也是目前唯一一批)客戶,按照臺積電的官方說法,3nm工藝比5nm芯片性能可提升10-15%,同時減少約35%的功耗,晶體管密度提升約70%。
而根據外網公布的消息,即將發布的A17處理器在綜合性能方面相比A16可能有40%左右的提升,將會與第三代驍龍8和天璣9300拉開一定距離。
這也很有可能讓iPhone 15系列在今年下半年大發神威,展現出自己碾壓性的優勢。如不意外,2023年下半年會是蘋果的主場,目前有「先天缺陷」的安卓廠商們可能會選擇在下半年避其鋒芒,盡量不正面交鋒。換言之,2023年下半年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可能是一段有些黑暗的日子。
除了芯片廠商進入「休整」期外,手機廠商們的自研芯片項目似乎也啞了火。在2022年,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先后發布了自研芯片,部分廠商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就完成了迭代升級。雖說這些自研芯片帶來的效果并沒有消費者想象中那樣大,但廠商卻可以依靠「自研芯片」的標簽帶來一定的熱度,這也是營銷賣點之一。
可問題在于,自研芯片所帶來的結果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好。
其實這也能夠理解,畢竟如今手機廠商拿出的自研芯片都是針對影像或者電池方面的「小芯片」,況且在如今手機影像和充電技術都有極大提升的情況下,自研芯片帶來的提升很難被消費者所感知。無論是科技含量還是知名度都遠不如華為當年的海思麒麟處理器,或許這就是2023年(上半年)手機廠商不再執著于更新迭代自研芯片的原因之一。
顯然就目前看來,自研芯片在2023年不會是一個好的宣傳賣點,在下半年的新品發布會上手機廠商也應該不會著重宣傳。不過小雷也敢肯定,手機廠商們肯定不會放棄自研芯片的研發進程,而且隨著時間的增加投入資金也會越來越多,每一家廠商都在為之后的「爆發」做著準備。
畢竟誰也不知道,關于手機的下一個「戰事」何時會打響。
家家擠牙膏,買新機成「冤大頭」?
雖然小雷并不想承認,但2023年上半年的手機市場無疑是讓人有些失望的。相比前兩年幾乎瘋狂的影像競賽、快充比拼、性能對拼,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幾款旗艦新機顯得有些平平無奇。
以小米13 Ultra為例,除了處理器方面相比12S Ultra有較大的升級(實際提升也不大),而周邊配置如屏幕、相機、快充技術幾乎沒有任何改動,很難讓人承認這居然是一臺新機。在缺乏突破性創新技術的當下,手機廠商們能做出的成果只能算是「擠牙膏」,從結果來看廠商們拼命發新機,但手機的各方面參數,也并不是線性上升的狀態,甚至一些旗艦產品在某些參數上新款還不如老款。
小雷認為,在硬件層面智能手機的進步恐怕真的差不多走到了盡頭,哪怕下半年各大品牌繼續在硬件上「擠牙膏」,小雷也絲毫不會感到驚訝。
但我們都清楚,「擠牙膏」這事也并不是手機廠商想看到的,他們也很擔心自己的新產品在面對一眾競品時會被打得找不著北。但這也讓小雷有些好奇,像Redmi、iQOO、一加這些主打性價比的廠商來說(性價比是它們唯一的優勢),在硬件越來越難獲得差異化的未來,它們要如何去打動消費者?
也就是說,在2023年一整年里,主打性價比的廠商反而會吃虧,而那些原本就有一定品牌溢價和粉絲基礎的品牌,反而會有不小的優勢。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蘋果和華為,盡管這兩家的產品力在同價位中算不上一流,但充足的品牌溢價優勢幫助它們在行業中擁有絕對優勢。而對于那些二三線廠商來說,2023年會是異常難過的一年。
換句話說,2023年會是國產廠商們積累實力的一年,當然小雷也不敢打包票明年就一定會有什么巨大提升,但起碼表現會比現在好得多。
技術提升難,價格上漲似乎更容易
關于手機硬件同質化的問題,其實我們已經聊過很多次了,供應鏈的技術逐漸成熟、短時間內相關技術難以取得突破、設計師靈感的匱乏都使得手機的進步越來越慢。換句話說就是,設計師「沒活了」。
小雷簡單回想了一下,上一次讓小雷情不自禁說出「牛*」的屏下攝像頭技術已經是三年前,在這三年里屏下攝像頭技術雖說一直在升級,試圖推廣全面屏技術。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不夠完美的技術并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市面上采用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機型少之又少,根據之前的爆料國內唯一一家堅持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廠商也將放棄。
估計在短時間內,手機的形態都不會迎來什么大的改變,雖然聽起來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至于另一類「新產品」折疊屏,從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幾款折疊屏手機來看,它們有著一個共同點:越來越輕薄。畢竟一臺重達300多400g的手機很難讓消費者帶出門使用,但為了「減肥」,這些手機也付出了不少代價,例如「閹割電池容量、去掉部分攝像頭、砍掉無線充電模塊」等,讓一臺原本真正的旗艦水桶機變成了一臺普普通通的折疊手機。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這是好事,事實也證明消費者確實更中意一臺「能帶出門」的折疊屏手機,而不是一臺雖然全面但重得像塊板磚一樣的手機。但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種倒退,或許我們在未來幾年再也無法見到一臺真正能被稱作是旗艦的折疊屏手機了。
雖說目前手機市場的亮點越來越少,但手機的價格卻一直在上漲,這不禁讓小雷有些困惑:“Why?”
Counterpoint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手機廠商們的單機利潤其實一直在穩定下滑,尤其是國產手機們,利潤幾乎都沒有超過10%。既然利潤沒提升,那手機的價格為何還要上漲?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答案是硬件價格越來越高,就以主流的旗艦處理器第二代驍龍8為例,外媒爆料其單顆采購成本為160美元(折合人民幣1137元)。
而且由于手機市場極速萎靡,手機廠商們為了確保自己的市場份額不被對手搶走,「發了瘋一般」把各種旗艦處理器下放到中端手機上,直接拉高了中端手機的成本。
舉個例子,在2020年中端手機大多搭載的是驍龍7系處理器,哪怕被稱作是「價格屠夫」的Redmi K系列也會為了用上驍龍8系處理器在屏幕、拍照、充電上動刀,變成一臺為了性能放棄一切的偏科生。而如今的中端手機市場,你花3000元就能買到一臺第二代驍龍8芯片、2K分辨率屏幕、IMX766主攝、100W有線快充的水桶機,可以說除了在影像和質感方面與旗艦系列有差距外,日常使用體驗幾乎一致。
中端手機成本的增加意味著手機廠商的利潤越來越少,為了盡可能降低損失,手機廠商不得不提高旗艦手機的定價以及盡可能減少百元機的成本支出。以OPPO Find X6 Pro為例,其16+512G版本首發價為6999元,其上一代產品OPPO Find X5 Pro的頂配價格為6799元,可能有部分讀者會站出來反對,Find X5 Pro的頂配是12+512G,在運行內存上相差了整整4G,貴個200塊完全可以接受。
(圖片來源:OPPO官方)
但別忘了,從2022年底開始整個閃存市場的價格就在持續下滑,NAND閃存的價格跌幅達到30%以上,整個市場都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換句話說,如今16+512G的采購成本可能比去年的12+256G還要便宜一些。
那么旗艦手機的價格還會越來越貴嗎?小雷可以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會。在手機市場表現未能重回巔峰之前,旗艦手機只會越來越貴。未來,中低端市場的廝殺依舊,另外,只有沖擊高端市場,提升單價,才意味著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下半年的日子: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值得慶幸的是,智能手機作為一個相對“年長”的品類哪怕已經進入衰退期,手機廠商們也沒有出現直接「擺爛」的情況,而是繼續挖掘用戶需求和痛點,從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非要從幾位手機巨頭中選出一位「黑馬」的話,小雷一定會把這一票投給vivo。作為近幾年崛起速度最快,且沖擊高端效果最好的國產品牌之一,vivo已經在高性能、高影像、好手感以及全能旗艦四個消費者最關注的點上實現了產品線的全面覆蓋。例如S系列和X系列已然成為vivo的排面之一,在2000-5000元價位段中的標新都很亮眼。
雖說消費者并不喜歡「機海戰術」,但vivo的這項決策無疑是正確的,在vivo看來創新不是研發新型技術,而是預判未來消費者的需求,發現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根據這些需求研究滿足消費者的新型技術手段。在成功塑造商務與科技創新的調性后,vivo的沖高之路顯然會更加順利。
就目前來看,2023年上半年的手機市場無論是產品層面還是企業動態都出現了不少變動,雖說很難在下半年就迎來“收獲”,但小雷相信這顆種子在幾年后就會開花結果。
總而言之,2023年下半年對于所有手機廠商并不是什么好日子,一方面要忍受手機市場的進一步萎縮,安卓廠商們還需要面對近幾年進步最大的iPhone 15系列。
至于那些二三流廠商,這個下半年或許是它們最黑暗的日子。
或許,我們所期待的「風云再起」要等到2024年才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