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報將于7月4日下午4時結束,全國各地日程大體差不多,有異地媒體報道,一些接受了高價志愿填報輔導服務的家長,開始后悔了。
高價志愿填報服務,收費少則數千,多則數萬元。有的家長認為,經過一頓科普和學習,自己對志愿填報的門道也摸清了,“規劃師請得有點多余”。
高校招生工作人員現場“擺攤”,面對面為高考生及家長講解招生政策、院校情況、專業設置等,并給出志愿填報建議。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高考志愿填報,主要是填報學校和專業志愿。當下家長的主流想法,是一分也不浪費,要么踩著線進一所心儀的學校,要么踩著線進一個心儀的專業。家長心中自有一個排名,如果排名第三的Z校錄取分數線是685,排名第四的N校錄取分數線是675,那么考684分的家長會覺得遺憾,不但遺憾以一分之差上不了Z校,而且會遺憾“浪費”了9分上N校。
這是學校層面。專業層面,家長們普遍追逐熱門,為了順利錄取熱門專業,很多時候必須犧牲“更好的學校”,因為分數要在校內占優勢,才能優先挑選專業。如果S校錄取分數線是640的水平,一名680的考生居然愿意屈尊來報,那顯然是沖著該校熱門專業去的。
由此,志愿填報就顯得非常復雜,首先需要對各大高校基本情況了如指掌,包括優勢專業、歷年錄取分數對應的省排名,乃至校內各專業歷史上的具體錄取情況。其次,要預判其他考生的填報偏好,避免扎堆熱門,尋找冷門機會。最后,還要預測未來四年甚至更長時間各專業的就業及發展前景。
歷史數據易得,預測未來很難,這就需要信任:信則成,不信則不成,“規劃師”也不需要真的都懂,最重要的是令家長相信他是懂的。輔導機構通過標榜專業性來建立權威,就看家長是否入彀。志愿填報服務是一錘子買賣,收了錢,給了建議,就銀貨兩訖,一別兩寬。最終錄取不盡如人意,機構是不負責的,也負不了責;至于將來考生的就業及長期發展就更不必說了。
這些情況,家長們又何嘗不知?只是情急之下,總想多一點參考。一方面,家長大部分自己就沒上過大學,對于這些并不熟悉,有求助的需要。一方面,當下社會的學歷崇拜,導致家長對上什么大學讀什么專業異常重視,也愿意花一點錢來解決問題。所以,高考志愿填報服務這個市場,越來越供需兩旺。由于需求和消費集中在一年中的那幾天,基于成本考慮,機構不可能儲備太多熟練員工,也就會出現很多媒體所言“臨時招募,經過短時間培訓就倉促上崗”的“規劃師”。
而且,由于錄取是分數優先,再高明、再專業的“規劃師”,也沒法創造低分高錄的奇跡,頂多能幫考生避一些坑。然而第一名始終只有一個,大部分家長注定都會有一些遺憾,但也確實沒什么可后悔的。尤其不必因為自己最終摸清了門道,就否定“規劃師”的價值,這樣不太厚道——下單前就應該自己多摸摸門道嘛。
志愿填報的困擾如何解決?短期看是沒有希望的,畢竟需求和供給的基本面不會發生什么變化。然而這個問題也并沒有真的嚴重到影響社會的地步。至于家長和孩子,與相伴十幾年的“成績焦慮”這個“長痛”相比,“志愿焦慮”的“短痛”簡直不值一提。而且,我國的高考錄取規則可謂大道至簡,分數就是王道,想想美國高校錄取那錯綜復雜、飄忽不定的玩法,我們的家長真可以偷著樂。
今時今日,考上清華北大也不能一勞永逸,錄取未盡如人意也自有翻盤機會。廣大考生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及時確認志愿,放下思想包袱,安心等待錄取結果。無論如何,生活都是要繼續的。 □ 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