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醫 | 草花粉、霉菌雙層夾擊!過敏“星人”如何自救

導讀 原標題:狐大醫 | 草花粉、霉菌雙層夾擊!過敏“星人”如何自救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副主任 孫雪梅編輯 | 施桂...

原標題:狐大醫 | 草花粉、霉菌雙層夾擊!過敏“星人”如何自救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副主任 孫雪梅

編輯 | 施桂娟

自每年“立秋”之日起,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的“夏秋季花粉癥”開始爆發,此后的2-3個月內,上千萬的過敏患者會被發作性眼睛癢、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喘息等問題困擾,部分患者會因哮喘發作嚴重需要急診治療,嚴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質量,因而每年8月的第二周被設立為“中國過敏防治周”。

今年的8月13—17日是中國過敏防治周,宣傳主題是“關注氣候、環境和生活方式,預防過敏”。

霉菌和花粉類逐漸取代塵螨成為最主要的吸入變應原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于2010—2020年對兒童主要變應原致敏模式特征及變化進行了一項分析,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懷疑過敏性疾病就診并進行過敏原檢測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共納入45746例居住在北京地區的兒童,結果顯示,單價食物變應原sIgE陽性檢出率前3位依次為雞蛋白、牛奶和小麥;單價吸入變應原依次為豚草、艾蒿、鏈格孢。雞蛋白、牛奶、小麥在嬰幼兒組陽性檢出率最高,堅果混合、花生、大豆和蝦在學齡組陽性率最高。嬰幼兒組最常見的吸入變應原為鏈格孢霉,學齡前期以豚草和鏈格孢霉為主,學齡期豚草和艾蒿檢出率最高。最后的結論是:2010—2020年期間北京地區兒童主要食物變應原仍以雞蛋白、牛奶、小麥為主,但霉菌和花粉類逐漸取代塵螨成為最主要的吸入變應原。

無論是從兒研所的10年研究來看,還是中國過敏防治周的制定來看,夏秋季雜草花粉都是一項引起過敏性疾病的非常重要的過敏原。再加上近期臺風杜蘇芮的造訪,使得空氣濕度大,為霉菌的滋生也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過敏性疾病不僅影響你的皮膚和呼吸道

過敏性疾病系一組由于機體免疫系統對環境中典型無害物質產生的超敏反應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過敏性哮喘、食物過敏和嚴重過敏反應等。

特應性皮炎:可出現皮膚瘙癢、一茬又一茬的皮疹,甚至顏面紅腫,影響社交。

過敏性胃腸病:反復出現或持續存在痙攣性腹痛、腹瀉、便血、嘔吐、反流、肛周發紅、便秘、拒食等,伴或不伴生長發育障礙。

過敏性鼻炎:出現打不完的噴嚏、流不盡的鼻涕、鼻塞明顯,甚至影響睡眠出現呼吸暫停,長期缺氧對孩子的學習、成人的工作會產生影響。對于正處于生長期的兒童來說,睡眠不好還會影響其生長激素的分泌,對兒童的身高也會有所影響。

支氣管哮喘:可能會出現長期的咳嗽,突然的喘息,影響基本生活,嚴重的可能出現哮喘的急性發作,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治療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的主要策略包括對因治療(回避過敏原或對部分患兒采用特異性免疫療法)和藥物對癥治療。患兒和(或)家長的依從性是決定療效的重要因素。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和醫療救助卡片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采用恰當方法避免接觸已明確的吸入過敏原是治療氣道過敏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近期常見的兩種過敏原——夏秋季雜草花粉、霉菌。

夏秋季雜草是導致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結膜炎的重要原因,它們的發作特點是:過敏癥狀的發作與植物的花期相吻合,每年均在相對固定的時期發作,同時具有明顯的地區性特征,患者通常僅在致敏花粉飄散的地區發病,移居無花粉飄散地區癥狀則可很快緩解(如對北方花粉過敏的人在過敏季去海南待上一段時間)。

花粉濃度與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因此,了解致敏花粉的種類和花粉播散時間,可以選擇時段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從而減輕患者的過敏癥狀。

如何回避花粉?

做好防護措施:花粉過敏患者出門前最好了解花粉濃度,花粉濃度高的日子應盡量減少外出,更不要到花草多的公園或野外。在戶外活動時,大家應戴上口罩和封閉式眼鏡。

減少在室外的時間:不要在室外長時間逗留,白天盡可能少待在室外,尤其是每天花粉濃度高的時間。做戶外活動及各種運動項目時,盡可能選在花粉濃度最低的時候,比如清晨、晚上,或是一場陣雨后。

適時關緊門窗:遇干熱或大風的天氣,最好關閉門窗。開窗時可掛濕窗簾,以阻擋或減少花粉侵入,避免花粉過敏。開車時也應盡量關窗行駛。

勿在室外晾衣:盡可能在屋內晾干衣服,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否則衣服、被單、床單等容易沾染花粉。如果你在花粉濃度很高的時候外出,回來后記得及時換上干凈的衣服。

堅持日常洗鼻:從室外回到室內盡可能清洗顏面、眼睛、鼻腔等,減少花粉的吸入。

如何回避霉菌?

除了避開過敏原,對于診斷明確的過敏性鼻炎患兒或哮喘控制不理想且與疾病相關的過敏原已得到確定的兒童,可在基礎藥物治療同時使用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但是目前國內僅有螨蟲變應原免疫制劑可供臨床使用。特異性免疫療法應在有嚴格醫療監測的醫院進行,因食物過敏有自愈傾向,目前口服免疫療法治療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尚未在臨床常規開展,國外建議用于5歲以上過敏癥狀持續的患兒。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對癥治療,患者應專科醫生根據專業指南進行藥物選擇并隨訪,切忌盲目服藥。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