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導彈發射視頻(戰略導彈)

導讀 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戰略導彈發射視頻,戰略導彈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戰略導彈 是指用于打擊戰略...

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戰略導彈發射視頻,戰略導彈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戰略導彈 是指用于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

2、它是戰略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3、通常攜帶核彈頭,用于打擊政治和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目標,以及攔截來襲戰略彈道導彈。

4、戰略核導彈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和軍事科學技術綜合發展能力的主要標志之一。

5、 分類 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艦)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按作戰使用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御性戰略導彈(反彈道導彈導彈) ; 按飛行彈道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按射程分為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

6、中程導彈射程為1000~3000千米,遠程導彈射程為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

7、各國按射程分類的標準不盡相同,例如美國、前蘇聯在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中規定:中程導彈射程為1100~2700千米,中遠程導彈射程為2700~55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

8、不同類型的戰略導彈,其發射裝置和控制設備不同,發射方式也不同。

9、 組成 戰略彈道導彈一般是多級導彈,主要由彈體、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和彈頭系統等組成。

10、彈體是連接、安裝各部件和系統的圓柱形承力殼體,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外形。

11、推進系統是用于推進導彈飛行的裝置,通常采用液體或固體火箭發動機。

12、制導系統是導引和控制導彈飛行的裝置, 由測量裝置、 計算裝置、姿態控制系統等組成。

13、通常采用慣性制導、星光-慣性制導等。

14、彈頭系統是摧毀目標的裝置,主要由殼體、核裝置、引爆控制系統等組成。

15、有的還裝有子彈頭釋放機構、末助推控制系統和突防裝置。

16、戰略巡航導彈的組成與戰略彈道導彈有所不同:戰略巡航導彈彈體上安裝有彈翼;主發動機即巡航發動機,采用空氣噴氣發動機;助推器即加速器,一般是固體火箭發動機;采用全程制導系統;戰斗部安裝在導彈的前部或中部。

17、 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和前蘇聯在德國V-1和V-2導彈的基礎上,開始發展戰略導彈。

18、美國先重點研制戰略巡航導彈,于50年代初期和中期,先后研制成功"斗牛士"、"鯊蛇"等中程、洲際巡航導彈,有的裝備了部隊,但由于性能較差,不久陸續退役。

19、與此同時,美國也注意了彈道導彈的研究工作,并先后研制出"雷神"、"丘辟特"、"宇宙神"等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于50年代末期開始裝備部隊。

20、前蘇聯先著重發展戰略彈道導彈,并在中程彈道導彈研制成功的基礎上,又進行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究工作;導彈推進系統采用了并聯捆綁技術,將4臺助推發動機捆綁在主發動機周圍,避開當時研制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多級火箭分離、高空點火等技術障礙,于1957年8月試射成功,從而縮短了洲際彈道導彈的研制時間。

21、美、蘇兩國早期裝備的戰略彈道導彈都是液體推進劑導彈。

22、這種導彈的主要問題是:導彈在地面存放和發射,地面設備復雜;液體推進劑需在發射前臨時加注,發射準備時間長;生存能力弱,可靠性差,命中精度低,圓概率偏差約為4~8千米。

23、 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為克服前期戰略彈道導彈存在的問題,采用發射井內貯存、井內發射,并研制水下發射的潛地彈道導彈,提高生存能力;采用固體推進劑、可貯液體推進劑,縮短發射準備時間;采用全慣性制導,改進制導技術,提高命中精度,使圓概率偏差縮小到4千米以內,最小可達幾百米;采用誘餌、假彈頭和抗核加固等突防技術,研制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

24、美、蘇兩國分別于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裝備了集束式多彈頭;70年代初期和中期,裝備了分導式多彈頭,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

25、 70年代中期以來,除進一步改進慣性制導系統和加固導彈發射井外,為提高戰略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一些國家著手研制機動性能好的陸基戰略彈道導彈。

26、例如,前蘇聯的SS-24導彈由鐵路列車載運機動發射;SS-25導彈由汽車載運,在公路上機動發射,也可部署在加固的發射井內發射。

27、同時還注重增大潛地彈道導彈的射程,擴大核潛艇作戰巡邏海域,加緊機動式彈頭的研究,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使其具有摧毀硬(點)目標的能力。

28、此外,加強新型戰略巡航導彈的研制,以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

29、 60年代初期,法國開始研制戰略彈道導彈,70年代初,地地中程彈道導彈和潛地中程彈道導彈先后裝備部隊,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并裝備分導式多彈頭導彈。

30、60年代末期,英國開始裝備"北極星"A3潛地戰略彈道導彈,并裝配了集束式多彈頭。

31、 5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研制戰略導彈,1966年10月27日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核武器試驗。

32、此后,又發展了遠程、洲際彈道導彈。

33、 現狀和發展趨勢 美、蘇等國先后研制和裝備的戰略導彈已達90多種型號,現裝備的戰略彈道導彈有30余種。

34、此外,還裝備有戰略巡航導彈。

35、戰略導彈經過幾次更新換代,戰術技術性能不斷提高。

36、射程在1000~10000千米以上;彈頭由單彈頭發展到集束式和分導式多彈頭 ;彈頭(戰斗部)威力有萬 、十萬、百萬、千萬噸梯恩梯當量級;命中精度(圓概率偏差)由數千米精確到幾十米;發射準備時間由十幾小時、幾小時縮短到幾十分鐘;發射方式由地面發射發展到半地下、地下、水面、水下和空中發射,由地面固定發射發展到機動發射,由發射井熱發射發展到冷發射等。

37、 戰略導彈的發展趨勢主要是:改進制導技術,開發和研制更先進的制導裝置,不僅對彈道的主動段進行制導,而且對彈道的中段或末段也進行制導,進一步提高戰略導彈的命中精度;研制一種彈道導彈可采用多種發射方式和可裝配不同彈頭的導彈,對導彈和導彈發射井進行抗核加固,進一步提高戰略導彈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完善大型戰略彈道導彈,并發展小型的、機動的、攜帶單彈頭的戰略彈道導彈,研制隱身效果更好、飛行速度更快的戰略巡航導彈,發展防御定向能武器和動能武器的新技術,以提高戰略導彈的突防能力;簡化導彈發射裝置和設備,研制性能好的標準化零部件,進一步提高戰略導彈及其設備的可靠性和維修性;逐步實現導彈固體化、小型化和操作使用自動化,進一步提高機動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38、 戰術導彈(tactical missile) 用于毀傷戰役戰術目標的導彈 。

39、其射程通常在1000千米以內,多屬近程導彈。

40、它主要用于打擊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核襲擊兵器、集結的部隊、坦克、飛機、艦船、雷達、指揮所、機場、港口、鐵路樞紐和橋梁等目標。

41、戰術導彈種類繁多。

42、有打擊地面目標的地地導彈、空地導彈、艦地導彈、反雷達導彈和反坦克導彈;打擊水域目標的岸艦導彈、空艦導彈、艦艦導彈、潛艦導彈和反潛導彈;打擊空中目標的地空導彈、艦空導彈和空空導彈等。

43、這些導彈采用的動力裝置有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各種噴氣發動機。

44、戰術導彈的彈頭(戰斗部)有普通裝藥彈頭、核彈頭和化學、生物戰劑彈頭等。

45、20世紀50年代以后,常規戰術導彈曾在多次局部戰爭中被大量使用,成為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