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豐田吹牛值得我們反思嗎?

導讀原標題: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豐田吹牛值得我們反思嗎?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體積重量減半,制造成本減半,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

原標題: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豐田吹牛值得我們反思嗎?

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體積重量減半,制造成本減半,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動力電池技術方案。

當豐田發布這個消息后,許多網友就不自信了,開始反思了。不是彎道超車嗎?怎么又被豐田給吊打了?怎么人家就可以埋頭搞技術,咱們中國的車企就成天吹牛逼呢?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市場,到時一波就被豐田給打趴下,不就又回到解放前了嗎?

可真相是這樣的嗎?豐田的動力電池技術真的有這么強嗎?如果豐田這么強大,為什么連日本本土的松下電池都打不過?為什么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廠商不是豐田,而是中國的寧德時代?

我們真的需要反思嗎?

電動車當前最大的成本就是電池,一塊大電池可以買一輛新車。就說蔚來ES8的電池,一塊就要16.8萬,可以買一輛全新的日產天籟。對所有電動汽車企業而言,電池都是都一個巨大的成本。電動汽車至今無法完全取代燃油車,核心就在于動力電池技術不夠完善。

這就好像汽車剛出現的時候一樣,內燃機的動力太弱,燃燒效率太低,還不如馬車跑得快。剛被發明的汽車因成本過大,售價昂貴,也無法進入尋常百姓家。從汽車被發明,到全面取代馬車,用了近20年。而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就處于這個前20年之內,真正要全面替代燃油車,隊長預計要到2028年以后。

為什么理想汽車堅持的增程式能夠擊敗做純電的蔚來和小鵬等一眾新勢力?因為增程式最大的優勢就是配備了一個大油箱,徹底解決里程焦慮。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龐大的國家,不像北歐的小國,續航有500公里就可以開遍全國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依然對油箱有著極高的依賴度。

有了理想增程式的成功,很多純電車企也加入到了增程式的陣營,如零跑、深藍、問界等,都主推了增程式汽車。為什么增程式能獲得市場認可?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配置小電池,成本更低,能夠壓低起售價。像零跑C11,增程版起售價14.98萬,但純電版就要15.58萬。有了增程式后,零跑汽車的月銷量迅速重返一萬輛以上。深藍汽車推出的SL03、S7兩款車型也都有增程版。

二是,增程技術簡單又成熟,研發成本低。軍用的柴電潛艇本質上就是增程式電力推進系統,用柴油發電,再用電驅。潛艇都能用的技術,必然是非常成熟,且可靠的技術。

但增程式在市場上暢銷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動力電池技術還不足以對油箱形成全面替代。這也直接導致,在30萬以上的高端汽車領域,各大車企主推的都是混動汽車,也就是必須搭配一個大油箱,來解決續航的問題,比如理想汽車、騰勢汽車、比亞迪仰望以及即將推出的方程豹等。

30萬以上的汽車市場,幾乎被油箱給支配了。主打純電的蔚來、極氪在銷量上遠遠低于配備大油箱的理想和騰勢,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電池的身上。

當前,電池有三大天然弱點:

其一是,能量密度過低。汽油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40-60倍,這可能是電池未來10年、20年都無法追上的弱點。即便大量鋪設充電樁,也難以解決高峰期的充電焦慮,尤其是春節、國慶等長假的出行高峰期。

其二是,安全性不足,具有天然的易燃性。這個就不多說了。

其三是,成本過高,太貴了。貴的原因就在于,電池的能量密度太低,沒有辦法讓一塊小電池,跑出超長的續航里程。

那么,為了解決這三個問題,各大車企和電池廠都在攻關固態電池技術。當前的電池外包裝是固態的,拆開外包裝,里面其實是液態的。和液態電池相比,固態電池有著許多的優勢:

其一是,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更大,可以提升到液態電池的兩倍。雖然與汽油比不了,但至少可以減少充電次數,緩解里程焦慮。

其二是,體積更小,降低造車成本,可以用小電池去替代大電池。

其三是,相對更加安全,固態電池沒那么容易起火。

寧德時代、比亞迪、松下、三星、LG等全球動力電池巨頭都在研究固態電池。但是,豐田手里掌握的固態電池專利數位列全球第一。這是不是證明,豐田在固態電池上,對中國實現了彎道超車,能夠對中國車企實施降維打擊呢?

答案并非如此。生產一塊固態電池,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確保充電安全?誰來承擔電網改造的巨大成本?要想充電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提高電壓。在實驗室里,這很容易做到。可在應用中,哪來的800伏高壓充電樁?過高的電壓引發事故怎么辦?一燒起來,就不只是一輛車那么簡單了,而是整個車庫。

一般小區電網能支持大量建設高壓充電樁嗎?全國范圍的鋪設高壓充電樁成本得多大?這個錢是車企來出,還是電網來出?最后消費者愿不愿意買單呢?如果成本這么大的話,為什么不直接搞個混動汽車呢?加個大油箱才多少錢?

一個產業的發展,并非局限于某個單一技術,而是局限于全產業鏈的技術。技術的創新得降低產業成本,而不是抬高產業成本。

中國的電池公司發布的技術,是可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技術。可豐田吹的牛逼,是實驗室里的牛逼,根本落地不了,還遠遠沒到量產的時候。

這不就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汽車一樣嗎?技術PPT領先,量產請給我打更多的錢。

如果豐田真的顛覆了動力電池技術,豐田章男就不會反對電動汽車了。面對真正的教訓,如技工貿和貿工技的問題,我們需要反思。但人家畫個PPT,吹個牛,我們反思個錘子啊!

本文轉載自牲產隊。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