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開講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道法學習應注重實踐知行合一

導讀賀俊臣,武漢市青山區武鋼實驗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武漢市德育先進個人,青山區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心備課組、命題組負責人。“...

賀俊臣,武漢市青山區武鋼實驗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武漢市德育先進個人,青山區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心備課組、命題組負責人。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提高公民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導、培育和踐行,知行合一。

■ 立足“五大核心素養”

融入“五大教育主題”

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立足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意在正確處理好“我與自然”“我與家庭”“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的關系,有機融入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五個主題,厚植家國情懷。

■ 梳理教材主要知識線索

研讀“探究與分享”

要注重梳理教材主要知識線索,比如:

走向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現實挑戰——全面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同富裕。

公民參與民主生活:主人翁意識——積極有序參與民主生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民主意識、國家意識、法律意識。

法治政府:政府的宗旨——職能——法治原則——依法行政——政務公開——規范行政權力——自覺接受監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對于教材上的“探究與分享”要認真研讀,“探究與分享”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需要,是中高考改革方向的需要,是轉變學習方式的需要,具有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等功能,凸顯實踐性與探究性。

■ 落實課堂筆記

協調好“記筆記與聽課”的關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45分鐘,老師講的內容很多,要想全記住,除了用腦以外還得記課堂筆記。實踐證明,記課堂筆記有助于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強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有助于節省時間,抓住重點、考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手、眼、耳、腦并用,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綜合訓練,達到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能的目的。

■ 自主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繪制思維導圖

九年級上冊教材的設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國情教育主題、主線來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以價值目標“富強”為主題,從“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兩個角度來推進“富強”價值取向的核心素養。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以價值目標“民主”為主題,從“新型民主”和“法治中國”兩個角度來推進“民主”價值取向的核心素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以價值目標“文明”為主題,從“精神家園”和“生命家園”兩個角度來推進“文明”價值取向的核心素養。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以價值目標“和諧”為主題,從“中華一家親”和“中國夢”兩個角度來推進“和諧”價值取向的核心素養。

通過自主構建單元、主題學科知識體系,繪制思維導圖,便于從宏觀上“一線串珠”,以達成核心素養導向。

■ 注重研學旅行

勇于實踐,知行合一

研學旅行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國情等主題教育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實踐中感知理性知識,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文/武鋼實驗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師 賀俊臣)

【編輯:張文輝】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