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抓實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
會議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繼續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
各界紛紛預測,歷史上國常會言及降準后,降準落地往往出現在8到12天后,預計12月降準落地可能性增大。
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從10月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受疫情反復、外需回落以及房地產低迷等影響,經濟雖然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基礎并不穩固。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多項經濟指標出現回落。如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71億元,同比下降0.5%,相比上月回落3個百分點;1-10月投資增速為5.8%,相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近期降準預期明顯提升,降準在帶來增量中長期資金、釋放更多流動性之余,更帶來延續寬貨幣的信號意義。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是向金融機構釋放流動性,維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增強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的持續性;三是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央行行長易綱近期在金融街論壇上也談及降準:在2018年以來,我們累計實施了降準13次,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降到了大約8%,共釋放了長期流動性約10.8萬億元,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本穩定在38萬億元到40萬億元之間,而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則從2017年末的近170萬億元增加到現在的260多萬億元,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是比較穩固的。
12月LPR報價大概率下調?
“金融16條”正式官宣,多家國有大行與房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相關合作協議的簽署,是對文件及會議精神的快速落實,通過國有大行帶頭示范,進一步改善房企融資環境,預計后續將有更多銀行及房企簽署合作協議,增加房地產貸款投放。
對此,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企業短期資金壓力將得到一定緩解,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恢復市場“造血”功能,促進銷售端恢復,唯有企業銷售回款得到明顯改善,才能使行業真正恢復平穩發展。
若本次降準落地,12月份5年期LPR報價大概率下調。除了供給端的信貸支持,在需求端,房地產行業也有可能迎來利好。
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1月首二套房貸主流利率指數環比繼續下行。11月首套主流利率平均為4.09%,二套平均為4.91%,首套利率環比下行3BP,二套利率與上月持平,較去年最高點分別回落165BP和109BP,創歷史新低。
截至11月18日,貝殼研究院監測范圍內已有18城首套房貸主流利率降至3字頭,其中二線城市有6城,三四線城市有12城。首套主流利率來看,本月包括一線城市在內僅10城高于4.1%;二套主流利率來看,僅北京、上海、廈門和西安四城高于4.9%。
不過,根據中指院數據,11月重點50城商品住宅周度成交面積同比降幅仍超20%,購房者觀望情緒仍較重。受疫情影響,盡管供需兩端政策不斷優化,但市場企穩仍需一定時間。
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