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吹捧伊朗F14戰斗機:雖服役近半個世紀,但仍能威懾以色列

導讀▲美媒相關報道近日美國軍事媒體《軍事觀察雜志》就伊朗空軍目前仍在服役的F-14戰斗機予以了詳細評價,文章認為從蘇聯對峙,到兩伊戰爭,再...

▲美媒相關報道

近日美國軍事媒體《軍事觀察雜志》就伊朗空軍目前仍在服役的F-14戰斗機予以了詳細評價,文章認為從蘇聯對峙,到兩伊戰爭,再到時至今日的威懾以色列,該機都是伊朗空軍的絕對主力。同時文章強調雖然F-14的綜合性能在中東并不占據優勢,但由于該機搭載了AIM-54“不死鳥”以及“思想者”90兩款超遠距離空空導彈,仍可對已列裝五代機的以色列造成關鍵威脅

據了解,這已不是美媒第一次關注伊朗現役的F-14戰斗機,也不是第一次渲染該機可能對以色列造成的威脅。去年10月,《軍事觀察雜志》就曾以同樣的內容炒作該問題,而這種頻繁“炒冷飯”完全是有選擇性地忽略了伊朗F-14是一款服役了近半個世紀、且一直無法更新的“老爺機”

  1. F-14僅是伊朗空軍主力而已

伊朗是F-14除美國以外唯一的用戶,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一共為提供了79架該型戰機,雖然雙方曾計劃在此基礎上追加81架,但鑒于1979年伊朗政權更迭,后續協議取消,因此伊朗該機實際列裝數量不足百余架。數量雖不算多,但前期還是有著輝煌戰績,據《伊朗空軍F14戰史》記載,僅兩伊戰爭期間,伊朗F-14便擊落了159架伊拉克戰機,戰果輝煌。

▲美方將F-14全部拆解

只不過這種輝煌只能停留在上個世紀,由于伊朗與美國關系的全面破裂,作為孤立伊朗手段之一,美國嚴格限制F-14配件出口并流向伊朗,特別是自2007年2月開始,美國政府直接凍結所有相關零件出售,而最絕的是對于退役的F-14除極少數送至博物館保存外,其余全部拆毀,目的就是防止零配件流出。

失去了零配件供應,讓伊朗只能開始謀求建立獨立的F-14維修體系,不過雖然該體系建立了幾十年了,但從其實質來看依舊是“拆東墻,補西墻”,將部分不具備維修價值的機體作為配件。而這種原始的維修方式,讓伊朗可用的F-14越來越少,特別是像發動機這樣有著嚴格使用時間限制的核心配件的缺失,令戰機逐漸進入了事故高發期。今年6月中旬,一架伊朗F-14在在伊斯法罕中部地區發生技術故障后墜毀,據伊朗媒體報道,事故原因或正是發動機故障。

雖然對于現階段具體可用的F-14數量,伊朗方面從未對外披露,但主流觀點認為大致庫存數量在40架左右,至于實際可起飛擔負作戰、值班任務的則基本只有20余架,不足30架。這點戰機完全不足以在中東稱霸,而從質量出發,更是威懾有限。美媒認為F-14依靠遠距離空空導彈可對以色列造成威脅,但現實是在缺乏電子攻擊機以及遠程預警機的支援下,單靠F-14攜帶空空導彈,單槍匹馬作戰,即便是在伊朗境內也無法威脅到以色列

▲伊朗F-14還剩幾架?

況且不要忽略一點,美媒所提到的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早在2004年9月便已從美國海軍武器庫中退役。雖然退役原因并未透露,但龐大的體積,并不出色的機動性以及較差的抗干擾能力均限制了該導彈的繼續服役。換而言之,今天的AIM-54除了射程占優外,已不具備其他優勢。至于F-14也僅僅只是伊朗主力而已,放眼整個中東,無論是威脅還是威懾都已十分有限。

2.出路唯有換代,希望只有中國

面對自身面臨的尷尬現狀,伊朗也曾嘗試過多種解決方案,包括戰機國產化。2020年伊朗空軍副司令哈米德·瓦赫迪準將曾表示伊朗已決定開發一款重型戰斗機,而該款重型戰機很可能是以F-14基礎進行仿制。不過兩年多過去,仿制進程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畢竟這類仿制考驗的是一個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以伊朗現有工業能力,仿制成功概率極低。要知道伊朗裝備了F-14幾十年,除了實現對AIM-54的仿制外,其余成績幾乎為零

▲伊朗對蘇-35興趣濃厚

仿制沒戲,裝備又到了服役末期,留給伊朗空軍只剩一個解決方案——買新機。從放出的信息來看,俄制戰機是主要采購方向,包括蘇-30、蘇-35,乃至蘇-57伊朗方面都曾設想過,而今年9月伊朗共和國通訊社援引伊朗空軍司令哈米德·瓦赫迪將軍的話“采購蘇-35已經提升日程”

可鑒于俄空天部隊在俄烏沖突中的尷尬表現,這筆交易想要最終達成,伊朗勢必還要三思。況且如今的俄羅斯是否有能力按時交付,完成訂單,也要畫個問號。綜合各方因素,要想真正穩妥解決問題,中國才是不二選擇。之前曾有消息傳出伊朗計劃采購殲-10戰機,不過由于航程等原因放棄,然而在周邊環境日益惡化,美國威脅加劇,自身實力不斷削弱的背景下,緩解燃眉之急,守住國土才是關鍵,畢竟有總比沒有強。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