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以來,俄軍開始陸續在俄烏邊境地區,以及烏克蘭境內俄烏軍隊接觸地區,大規模修筑反坦克工事。報道稱,這些防線沿著俄烏邊境所在的庫爾斯克州和別爾格羅德州展開,并向南延伸到俄羅斯控制的盧甘斯克州和哈爾科夫州。看到這里,肯定很多讀者會覺得:俄羅斯這是怎么了?難道是擔心烏克蘭從地面進攻俄羅斯本土嗎?答案是:俄羅斯還是那個俄羅斯,但是它現在確實擔心烏克蘭從地面進攻俄羅斯本土!不過,擔心的理由可能和諸位所想得并不一樣。
(衛星拍攝發現,俄軍正在在俄烏邊境修筑反坦克工事)
要理解俄羅斯的戰術操作,首先要理解啥是 “反坦克工事”。反坦克工事是一種遲滯坦克裝甲部隊的特殊工事,通常會配合反坦克火力,比如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等武器。反坦克工事一般有兩種“配置”,一種是反坦克鹿砦(zhai,音“寨”),比如本次媒體曝光的俄軍在邊境上澆筑的三角形鋼筋混凝土塊,就是一種典型的反坦克鹿砦,這種看起來像金字塔一樣的水泥塊尺寸大、重量重、坦克難以將其炸毀或者推開,所以會被遲滯。
(金字塔型的反坦克鹿砦能夠有效阻擋坦克推進,而且很難被破壞)
另外一種反坦克工事叫“反坦克壕”,就是一種特大號的戰壕,一般需要挖4~6米寬,3~5米深,這樣坦克根本無法跨越,而且一不小心掉進去,就再也爬不出來了。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以色列軍隊就是依靠反坦克壕頂住了數倍于己的敘利亞軍隊的進攻,成功守住了戈蘭高地。
(反坦克壕不僅可以阻擋坦克,也能阻擋皮卡一類的車輛,如果再配上地雷,那么烏軍就很難對俄軍控制地區實施滲透作戰)
說了這么多,我們現在來說說俄軍在俄烏邊境修筑反坦克工事的問題。這其實是俄軍在目前俄烏雙方態勢對比下一招“藏拙”的妙招,這一招和當年曾國藩圍剿太平天國的戰術非常類似,同樣可以總結為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當初曾國藩攻打太平間安慶大營,就采用了修筑防御工事,長期圍困的方式,同時依靠己方的炮火優勢,日夜不停的炮擊太平軍陣地,最終打垮了太平軍,占領安慶。俄軍修筑反坦克工事,其實本質上也是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回避劣勢的一種戰術。
(俄軍兵力不足,指揮不暢,但火力真的完全碾壓烏軍)
要理解俄軍的戰術,還得首先看看俄軍的優勢和劣勢:俄軍在炮兵火力上對烏軍有絕對優勢,雖然開戰大半年來俄軍損失了大量飛機以及坦克、裝甲車等武器裝備,但俄軍炮兵部隊損失不大,一直是壓著烏軍打,在五六月份的頓巴斯戰役中,俄軍炮兵甚至可以每天轟擊烏軍陣地200輪以上,打得烏軍根本抬不起頭。
(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陸軍就信奉“大炮兵主義”,因此火炮部隊的建設遠遠勝過北約國家)
但是俄軍的劣勢在于,缺乏強大高效的偵查系統和指揮通信系統,最重要的是俄軍兵力嚴重不足!要知道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線總長度大約2300公里,而這其中有大概1000公里是“戰線”,就算是把130萬俄軍全部部署在俄烏邊境上,平均一公里也就560多人,而俄軍現在在烏克蘭境內總共也才20萬部隊,要防守1000多公里的戰線,基本等于說笑話。再加上俄軍偵查指揮系統落后,發現烏軍滲透也難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和強大的火力相比,俄軍的指揮通信系統實在慘不忍睹,即便是精銳俄軍也使用從淘寶采購的民用無線電對講機進行聯絡,圖為烏軍繳獲的俄軍“寶峰UV82”對講機,淘寶單價¥150)
基于俄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來看,修反坦克工事確實是俄軍目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作戰方式。這是因為,反坦克工事雖然無法阻擋步兵滲透,但是從坦克到皮卡車一類的機動裝備都會被阻擋,烏軍士兵在反坦克工事面前,只能下車,靠兩條腿對俄羅斯進行滲透作戰。而靠人力進行滲透,效率遠不能和坦克車輛相比,而且人力所能攜帶的武器,無論數量和種類都非常有限。而俄軍則可以在反坦克工事周邊布設地雷,這樣只需要派少數部隊監控反坦克工事,一旦發現有試圖滲透的烏軍,就可以立即呼叫己方炮火覆蓋。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一條簡單的反坦克壕,阻擋了敘利亞裝甲部隊的進攻,幫助以色列人成功守住了戈蘭高地)
雖然目前看來,在烏軍8月反擊中,俄軍丟失了大片土地,但是這種戰術撤退并沒有讓俄軍傷筋動骨,雖然拋棄了不少裝備,但俄軍人員損失輕微。相反,進攻的烏軍由于缺乏重裝備,雖然奪回了不少領土,但兵力損失極為慘重,反攻持續還不到一個月,烏軍就打不動了。如今俄烏雙方又陷入僵持,可以預見的是,雙方都在調動兵力、補充武器彈藥,準備實施下一輪作戰。而俄軍由于兵力處于劣勢,雖然國內新動員了30萬軍隊,但是要部署到前線,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那么在這段時間內,俄軍戰略上無疑處于防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修筑反坦克工事,阻止烏軍部隊突破俄軍防線,穩固戰線,就是俄軍最重要的戰術行動。所以,修反坦克工事確實是為了防備烏克蘭進攻俄羅斯本土,但修反坦克工事并不是技術落后的表現,而是客觀上最符合目前俄軍狀態的一種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