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相關報道
俄烏沖突的加劇,似乎讓外界忽視了前段時間上躥下跳的日本,果不其然,經過一番醞釀后,日本又曝出了猛料。據日本《讀賣新聞》援引多名未具名的政府消息人士的話,日本政府準備采購美國生產的“戰斧”巡航導彈,目前日美雙方相關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而在該交易上,美方態度非常積極。
- “戰斧”可不是所謂“反擊能力”
對于此輪裝備采購,用日方說法是為自身“反擊能力”做準備,但這種準備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戰后的日本鑒憲法第九條限制,令其只能擁有“自衛隊”這種防衛性質的武裝力量,受此影響,在過去很長時間“專守防衛”成為日本自衛隊的基本戰略、戰術思想,“專守防衛”原則的限制并不允許日本自衛隊擁有“反擊能力”。
而面對這種限制,日本政府已著手計劃在今年年底前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從而允許日本擁有“反擊能力”。然而即便年底前完成修訂,日本可以“合法”擁有“反擊能力”,但從“戰斧”這類巡航導彈性質來看恐怕也超出了所謂的“反擊能力”。作為一款服役了近40年的多用途巡航導彈,“戰斧”時至今日依舊是美軍的主力導彈,而這種重用主要得益于均衡的綜合性能以及不斷的升級改進。
▲“戰斧”Block V巡航導彈
今年5月,《美國海軍學會網》披露,美國雷聲公司已經接到了一份總額為2.17億美元的采購合同,包括154枚“戰斧”Block V巡航導彈。作為“戰斧”系列巡航導彈里的最新型號,“戰斧”Block V雖然依舊采用了全程亞音速飛行,但射程及精度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最大射程可保證在1800公里左右。
而在更換制導設備后,實現了“慣性制導+GPS制導+紅外制導+數字式景象匹配制導”的多模復合制導,這令Block V實戰命中精度可控制在7.62米左右,精度頗高。此外,導彈在隱身性方面也進行了優化,低可探測能力得以加強。這么一款巡航導彈,怎么看也不像是單純的“反擊能力”,特別是就射程而言,一旦自衛列裝,將具備對華沿海縱深的打擊能力,同時也將對俄遠東地區造成明顯威脅,而這種縱深打擊能力的具備代表的是攻擊而非防守。
▲12式反艦導彈升級版風洞模型
按照日本政府此前推出的裝備升級計劃,2026年左右12式反艦導彈射程將提升至1000公里,但這是在一切順利的背景下,實際過程中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與阻礙。若“戰斧”順利交付,日本將有極大概率獲得技術上的支持,用于升級本國的12式導彈,這種威脅遠比單純進口導彈更大。
2.掩耳盜鈴的日本必須高度警惕
日媒的爆料實際上已經從側面揭露了日方在擴軍備戰上的野心,但在此還有一個細節必須引起注意,那就是日本瞞天過海的采購歷程。對于巡航導彈,早在2013年日本便表露過采購意愿,但美方并未予以積極回應,導致該計劃暫時擱置,而2017年、2020年也不斷有類似信息傳出,只不過美方的態度始終不明朗,外界一度認為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后日方采購信息也銷聲匿跡。
可隨著《讀賣新聞》的爆料,眾人猛然發現這背后日本從未停止過采購計劃,并且一直在與美方進行積極聯系,直到合作即將達成,談判進入最后階段,才對外放出信息,這著實有些出人意料。如果將這種行為延伸,是否可以理解為在這背后日本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談判,若進一步放大有理由相信日方很可能早已就一系列進攻性武器的采購與西方,特別是與美國進行了深度溝通,包括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
▲日本正借“四方安全對話”擴大軍事合作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不斷傳出日本正謀劃擁有核動力潛艇以及洲際導彈,雖然這些說法并未徹底坐實,但無風不起浪,可能同樣早已在積極推進,只待時機成熟才會公之于眾。
這些威懾力極強的武器裝備項目,反映的正是日本無法掩蓋的野心以及不斷膨脹的欲望,結合日本國內對于戰后規則的不斷否定以及一步步突破法律限制,日本正試圖借機再度挑戰國際秩序、改變國際秩序,而作為近鄰的中國也必然首當其中受到波及。此時我們有必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手段集中到日本身上,歷史絕不可重演,這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