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和,但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城下之盟”,一種是“平等條約”。據《環球時報》10月30日的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當日表示,以普京總統為首的俄領導層已經做好了與西方進行對話的準備,拉夫羅夫強調,俄方愿在“平等的方式下”,與西方國家進行對話,以求“緩解目前的緊張局勢”。這是莫斯科在3天內,第2次向西方“尋求和談”,在此之前,普京總統已經表達了希望與西方“和解”的態度。
就在3天前,據鳳凰衛視28日的報道,普京總統周四在“瓦爾代”智庫年度論壇上表示,“俄羅斯不是西方的敵人”,莫斯科已經準備好“與美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俄羅斯號稱“戰斗民族”,且是普京“下令”出兵烏克蘭的,為什么克宮領導人要選擇“和談”,“打下去”不好嗎?首先,正如拉夫羅夫所言,目前“局勢緊張”,這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俄羅斯與美國領導的北約之間“劍拔弩張”,美俄距離擦槍走火,只有一步之遙。
- 從10月17日開始,北約舉行代號為“堅定正午”的年度核演習,來自14個國家的60架各類軍機(含B-52H洲際戰略轟炸機、4代、5代戰斗機)齊聚歐洲,演習區域距離俄邊境只有數百英里。10月26日,普京親自坐鎮指揮,俄軍也舉行了“格羅姆”戰略威懾力量演習,期間發射了“亞爾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藍天”潛射彈道導彈以及空射巡航導彈,三款導彈皆能攜帶核彈頭。
- 10月24日,美國第101空降師4700余名軍人突然部署到羅馬尼亞,并在烏克蘭邊境舉行軍演。101空降師指揮官表示,該部隊已經做好了“今晚就戰”的準備,若俄羅斯升級俄烏戰事(指普京“使用核武器”),或“北約遭到攻擊”(指核輻射擴散到北約國家),101空降師將越過羅馬尼亞與烏克蘭的邊境,與俄羅斯進行“潛在的戰爭”,“保衛北約的每一寸土地”。
- 10月27日,據美國“政治”網站披露,五角大樓將提前在歐洲部署最新版本的B61-12戰術核彈,此舉比原計劃提前了近2年。B61-12戰術核彈是美國目前“最昂貴”、“最具危險性”的核彈,具有“打擊精度高”、“使用靈活”以及“部分防區外打擊”的能力,“極具實戰性”,大大降低了美國使用核武的門檻。其單價接近3000萬美元,而美國決心斥資1萬億美元升級、制造B61-12戰術核彈。
另一方面,俄羅斯除了和美國、北約的關系日趨緊張,雙方瀕臨擦槍走火之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形勢也頗為不利。
- 9月中旬,俄軍在哈爾科夫遭遇重大失敗;10月初,俄軍繼續潰退,丟掉了戰略重鎮紅利曼,此后進入了“戰略防御”階段。接連兩場大敗之后,普京“震怒”,下令解除了德沃爾尼科夫駐烏俄軍總指揮的職務,以蘇羅維金大將取而代之,但后者上任后表示,俄軍“全線吃緊”,特別是在赫爾松地區,或不得不撤軍。普京無奈,只得下令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4個地區進入“戰時狀態”。
- 烏軍籌劃“冬季大反攻”,開啟新一輪“征兵動員”。據鳳凰衛視28日的報道,俄烏“赫爾松之戰如箭在弦上”,法媒隨同烏軍進攻,俄軍坦克和戰壕“近在咫尺”。扎波羅熱地區的俄方官員表示,烏軍“正向該地區重新集結”,大規模攻勢“可能從冬季前開始”。據《環球時報》27日的報道,烏克蘭下令進行“新一輪征兵動員”,考慮到此前烏軍已動員兵力100萬以上,再次動員將進一步增兵十幾到數十萬。
- 在西方的支持下,烏克蘭準備實施“臟彈”襲擊,繼而嫁禍給俄羅斯。10月24日,普京秘書、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烏克蘭或在本土使用“臟彈”,以便嫁禍給俄羅斯,在全球掀起新的“反俄”浪潮,紹伊古防長已經通知西方國家的防長,他們“愛信不信”。俄軍方人士與核專家表示,烏方制造“臟彈”的工作已經處于“收尾階段”,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裂變材料”,甚至還有一枚“小型戰術核彈”。
很顯然,目前的局勢的確緊張,且明顯對俄不利,簡單地說,主要就是一下幾點:1、俄軍被烏軍“反推”,陷入苦戰;2、北約“兵臨城下”,隨時可以越境作戰,普京“核威懾”失敗;3、烏克蘭再次動員,60歲以下相關人員皆在征召之列,烏軍兵力將突破百萬大關;4、烏克蘭準備自導自演“苦肉計”,為北約直接出兵“制造借口”,而俄軍征伐9個月,早已疲憊不堪,不是北約和美軍精銳部隊的對手。在此情況下,普京無奈只能選擇“和談”。
普京要求“和談”,且是“平等”的和談,西方什么態度?西方的態度看美國。據鳳凰衛視17日的報道,美國白宮高級官員柯比就表示,關于烏克蘭的和平談判,“都必須由烏總統澤連斯基決定”。眾所周知,俄烏沖突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美國是“幕后黑手”,拜登要普京找“傀儡”澤連斯基去談,毫無疑問,也就是說,盡管普京“指名道姓”地表示,做好了與美國和談的準備,但美國壓根就不愿和俄羅斯談,所以才把球交給了澤連斯基。
美國為什么不愿意談?一方面,咱們在開戰之初就說過,俄烏沖突是美國“布的一個局,挖的一個坑”,現在普京“上鉤”了,超級大國怎么可能“高抬貴手”,“戰略機遇”稍縱即逝,美國絕不會“婦人之仁”。另一方面,按照白宮發言人柯比的說法,美國認為俄總統普京“并沒有展示出對話的誠意”。這話很好理解,也就是說,普京的“讓步”不夠大,俄烏沖突打到現在,俄羅斯已經是處于“極為困難”的境地了,還指望“平等對話”,這不現實。
那么,普京為了“平等對話”,到底做了哪些準備?一方面,就“讓步”來說,據紅星新聞10月25日的報道,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以書面形式在聯合國保證,俄羅斯“過去和現在”都沒打算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俄領導層、國防部壓根都沒討論過這個計劃。而早在4月末,“今日俄羅斯”網站主編西蒙延就斷言,“要么是我們在烏克蘭打敗仗”,“要么就是使用核武器”,“以核打擊結束”,“不要懼怕核戰爭”,“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
通過對烏使用核武器來“解套”,這不僅僅是俄媒的看法,事實上,不管是俄總統普京,還是俄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都不止一次地暗示要動用核武器,比如說,普京曾經表示,“為確保俄領土完整”,他將使用“所有武器”,“這不是虛張聲勢”;“梅姐夫”也表示,俄羅斯將用“核武器,包括戰略核導彈”來捍衛“新領土”。隨著俄軍陷入苦戰,俄羅斯動用核武“解套”的沖動越發明顯,但為了“和談”,普京正式宣布“放棄對烏核打擊”。
除了“放棄對烏核打擊”之外,普京還在另一件事上做出了“讓步”。據鳳凰衛視27日的報道,俄羅斯同意改革聯合國包括安理會,使其結構“反映世界地區的多樣性”。毫無疑問,對安理會進行改革,無疑會攤薄中俄的投票權和威信力,有利于美國,而不利于中俄,因為美國可以甩開聯合國單干,安理會越缺乏權威性,中俄發聲越無力,越符合他的利益,美國是把聯合國當成了衛生紙,“用完就扔”。
但中俄不一樣,如果安理會再擠進幾個國家,中俄的意見就越發“不受重視”了,如果進來的是日本、德國、土耳其這樣的國家,那更加會傾向于美國,在安理會,中俄會更加孤立。但現在普京卻同意改革聯合國,也包括安理會,基本上是對安理會“擴容”開了綠燈了,俄羅斯同意了,中國反對也沒有什么用了,“孤掌難鳴”。普京只求“眼前解套”,今后的煩惱今后再說吧,如果俄羅斯這個坎都過不去,也談不上以后了。
另一方面,除了“讓步”外,普京也手握一些牌。比如說,普京以支持沙特加入“金磚國家”為條件,換取了沙特領導的歐佩克組織“減產”石油,從而增加全球對俄油的依賴程度,削弱美國對俄制裁的力度。再比如說,俄羅斯宣布,由于黑海艦隊再次遭到美英以及烏克蘭的襲擊,所以俄羅斯決定“暫停參與”烏克蘭對外糧食計劃,事實上堵死了烏克蘭對外出口糧食的途徑,激化了全球主要是歐洲的糧食危機,使得俄羅斯糧食成為“香餑餑”。
普京認為,全球離不開俄羅斯石油,離不開俄羅斯的糧食,這就是他“平等和談”的依仗,但需要指出的是,至少就目前來看,美國仍然不愿和俄羅斯“和談”,因為普京的“誠意”不夠,說白了,就是牌面不夠大,不足以讓美國“忌憚”;“讓步”也不夠大,不足以讓美國“滿意”。全球油價維持在高端運行,的確削弱了美國對俄制裁力度,加強了世界對俄油的依賴程度,糧食危機又賦予了普京新的談判籌碼,但這些都還不足以威脅到美國。
美國是能源大國,又是農業大國,歐洲苦逼,又不是美國苦逼,美國不會因此讓步。而普京的“讓步”,美國是不滿意的,聯合國改革基本上是大勢所趨,誰讓俄羅斯掉坑里了,普京說不,就會得罪很多國家;至于“放棄核打擊烏克蘭”,那也是普京“不敢”,西方有手段反制,讓普京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所以,也難怪美國認為,目前的俄羅斯,沒有資格和西方“平等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