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愈發臨近,拜登政府也開始在全球表現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態勢。
歐洲方向,俄烏戰爭已經給歐洲和世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法國、德國等歐盟大國以及美國國內民眾都在呼吁美國政府推動俄烏和談,但拜登政府堅持要支持烏克蘭跟俄羅斯耗下去,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投資和援助。
實際上,拜登就是不想在中期選舉前,表現出美國會對俄羅斯做出妥協的決定。
亞洲方向,最近朝鮮半島局勢愈演愈烈,韓國新總統尹錫悅上臺之后,采取了跟此前文在寅完全不同的對朝策略,在態度上越來越強硬,不斷加大跟美國一起制裁以及聯合軍事演習的規模,以此來震懾朝鮮。
甚至近日美日韓聯合起來向朝鮮發出威脅,聲稱朝方若是進行第七次核試驗,將進行規模“空前”的回應。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要求相關各方從半島局勢僵持的根源和脈絡出發,做出增進各方互信,解決各方關切的事。
朝鮮本身經濟技術薄弱,唯一能用來和美韓等博弈的就是軍事方面,所以面對美韓的強硬挑釁,朝鮮當然只能更強硬反擊回去,因此從今年開始,朝鮮連續發射了數十次導彈彈道導彈,并且威脅要繼續進行核試驗。
實際上,朝鮮擁有核武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大家都知道,現在朝鮮進行核試驗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震懾韓美等軍事力量,迫使美國放開單邊制裁。
半島局勢惡化此前就已經顯出端倪了,朝鮮前兩天曾在雙方停戰交戰區開炮,雖然說沒有傷到人,只是震懾性的開炮,但自朝鮮半島停戰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后,這種緊張的局勢還是比較罕見的。
那么此輪朝鮮半島局勢危機到底是由誰引起的?
當然是美國,首先站在韓朝鮮的角度上來看,前幾年朝鮮就已經公布了要進行經濟改革,專注于解決發展生產力的國家戰略,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的打擊和美韓等國家的制裁,現在朝鮮已經開始經濟改革,嘗試朝鮮版“改革開放”的計劃了。
但是當朝鮮要進行經濟改革的時候,遇到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歐美對朝鮮的經濟制裁一直不放松。
要進行經濟改革,肯定就得要吸引外資,以及進行國際貿易,如果歐美對朝鮮的制裁一直不放松的話,那么實際上就是在限制朝鮮經濟改革的潛力。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替代計劃經濟模式,如果一直被美國制裁,不能和其它國家進行貿易,那么經濟改革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計劃經濟并不是不好,在國家力量薄弱,要實現初步工業化的時候,計劃經濟是比市場經濟好的,但當初步的工業化完成,想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時候,計劃經濟就不如市場經濟靈活。
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朝鮮的制裁,不僅僅是說不讓朝鮮跟美國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響著世界其他中小國家跟朝鮮進行貿易往來,這就等于是不止我不跟你做生意,而且其他中小國家,美國也不允許他們跟朝鮮做生意。
并不是所有國家都像中國和俄羅斯一樣,不怕美國的威脅和制裁,因此當美國對朝鮮實施這種制裁之后,全世界很多中小國家就不敢跟朝鮮繼續做生意了,這才是朝鮮憤怒的根源所在。
所以歸根結底,朝鮮的根本目的是想要讓歐美放開對朝鮮的制裁,此前特朗普時期,雙方已經就這個事情差點達成協議了,但由于當時特朗普堅持朝鮮先放棄核武器,美國再放棄制裁,雙方才沒有談攏,最終導致形成了僵持局面。
拜登政府上臺之后,不再跟朝鮮接觸談判,只用一輪輪的制裁來逼迫朝鮮,由此導致半島局勢惡化。
最近,隨著朝鮮不斷發射導彈,美韓和美日更是宣布要在11月初左右進行超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其中美韓軍事演習參戰的飛機達270多架,而美日聯合軍演,參加演習的軍隊達3.6萬人,飛機300多架,艦船30艘。
這兩場演習加起來,短期內美日韓軍演的規模將遠超以往,僅僅戰斗機就有610多架,這種明顯帶著威懾性目的的演習,對于朝鮮的刺激當然是非常大的。
可以預見的是,朝鮮絕對不會因為這種威脅而屈服,這對于朝鮮半島的地區局勢,以及整個世界的安全形勢來說,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