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波羅雕像到納西索斯壁畫,在這里領略“古羅馬文明之光”

導讀原標題:從阿波羅雕像到納西索斯壁畫,在這里領略“古羅馬文明之光”如果古希臘的藝術追求美與愉悅,古羅馬的藝術則更為靜穆與整飭。詩人維...

原標題:從阿波羅雕像到納西索斯壁畫,在這里領略“古羅馬文明之光”

如果古希臘的藝術追求美與愉悅,古羅馬的藝術則更為靜穆與整飭。詩人維吉爾在《埃涅阿斯紀》里寫道:“羅馬的藝術應該是將和平強加于人的藝術,是施行法治的藝術,是給戰敗者以寬恕、使傲慢者屈服的藝術。”

6月12日,作為“世界一流博物館館藏巡禮”板塊的重磅展覽,“古羅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隆重開幕。從赫庫蘭尼姆的赫拉克勒斯青銅頭像,到出自維蘇威火山遺址的浮雕玻璃杯與水罐,到羅馬的手持七弦琴的阿波羅雕像,再到龐貝的彩繪壁畫《勒達與天鵝》《納西索斯》……這個展覽帶領觀眾穿越至公元1-2世紀的古羅馬帝國,感受震撼心靈的文明之光。

本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歌華傳媒集團指導,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華世紀壇藝術館、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主辦;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等機構聯合主辦;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坤遠文博展覽有限公司承辦。

在6月12日舉行的開幕式上,意大利駐華大使安博思、意大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館長保羅·朱力里尼、意方策展人馬里奧·格里馬爾迪、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譚平、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翟德罡分別致辭。

開幕式嘉賓合影

中國與意大利都是擁有燦爛文化的古代文明之國,兩國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產大國,為絲路沿線文明交流互鑒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而今,中意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特別是在博物館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作為中意文化合作機制首批入選的成員單位,自建館以來一直與國內外重要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專業文化藝術機構保持密切合作,引進世界各國優秀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雙向推介與交流。

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館之一,擁有全世界范圍內最完整的古羅馬雕塑與龐貝古城壁畫收藏,“古羅馬文明之光”是這一世界頂級考古博物館的代表性館藏主題展。展覽中的古羅馬文物作為西方美學之寶,鮮明地呈現了這個文明的審美追求與標準,讓觀眾欣賞、理解古羅馬人對“美”的表現與追求,并啟發大眾對自身文化、歷史的思考與珍視。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此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單元:“美的承繼” “生活之美”“美的演繹”。通過近70組古羅馬時期遺珍,含雕塑、壁畫、青銅器、玻璃器、馬賽克等多種藝術品類,全面展示古羅馬文明遺珍之美。展覽兼具學術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文化精品,讓觀眾們欣賞并深入理解古羅馬人對“美”的追求。

《俯身的阿佛洛狄忒與厄洛斯》(Crouching Aphrodite with Eros) 大理石 公元2世紀,羅馬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俯身的阿佛洛狄忒與厄洛斯》是此次展覽中令人矚目的展品之一,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正俯身望向她的兒子,小愛神厄洛斯。這尊蹲伏在洗浴臺上的女神雕塑最初是用另一種更具可塑性的材料(如青銅)構思的。在這一作品中,古希臘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5至4世紀)對神圣美的思索演變為女神的身體向下蜷曲,這一構思最初在比提尼亞(今土耳其)的雕塑家杜達爾薩斯為其國王尼科梅德斯所作的皇室委托創作中實現,在羅馬時期因廣受歡迎而制作了大量用于裝點別墅和宮殿花園的復制品。

《偽塞內卡頭像》(Pseudo Seneca)青銅,高52厘米,寬34厘米 公元1世紀,赫庫蘭尼姆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偽塞內卡頭像》(Pseudo Seneca)描繪了一個面容消瘦、形容枯槁的男子,他極有可能是斯多葛學派的代表人物——塞內卡。這件作品的雕刻風格符合了長期以來塑造理想形象的創作傳統,這種傳統比羅馬藝術中的現實主義表現形式更受青睞。不過,塞內卡本人是典型的富人形象,體態較同齡人更為肥胖,與斯多葛學派的哲學理想并不相符。

《手持七弦琴的阿波羅》(Apollo Citharoedus)瓦迪哈馬馬特雜砂巖 公元2世紀,羅馬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手持七弦琴的阿波羅》(Apollo Citharoedus)由奧多爾多·法爾內塞公爵購買,1546年存放在羅馬法爾內塞宮。后又被帶到那不勒斯,在卡波迪蒙特宮展出,最后才歸入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阿波羅是太陽和藝術之神,他的雕塑半裸,長袍從其下身兩側垂至腳面。頭朝向左側,左手扶著靠在柱子上的西塔拉琴。右臂高高舉過頭頂。這尊雕塑是公元2世紀創作的復制品,老普林尼在《自然歷史》中指出其原作者是蒂馬奇德斯,后者在公元前179年左右為切爾科阿波羅神廟制作了原型雕塑,這一安敦尼時代版本的雕像中使用的獨特材料再現了青銅的特征。

《納西索斯》 彩繪壁畫,高90厘米,寬75厘米 公元1世紀,龐貝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龐貝的彩繪壁畫《納西索斯》堪稱展覽的壓卷之作。英文中的“水仙”(Narcissus)和“自戀”(Narcissism)均由納西索斯的名字而來。在希臘神話中,納西索斯是河神刻菲索斯與水澤神女利里俄珀的兒子。他的母親從著名的先知提瑞西阿斯那里得知,納西索斯只有在不看到自己面容的情況下,才會長壽。因此,納西索斯長大后雖然成為了全希臘最俊美的男子,卻從未看到過自己的容貌。

納西索斯的美貌使希臘女子都為之傾倒,但他對前來求愛的女子都漠不關心。所以,被他拒絕的女子請求復仇女神涅墨西斯懲罰納西索斯。涅墨西斯在知曉故事后,同意了她們的請求。一次,納西索斯狩獵后口渴難耐,復仇女神便將他引誘到池水旁,在水中他看到了自己青春洋溢的倒影。納西索斯在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倒影的情況下,深深地愛上了它。由于無法抗拒自己形象的誘惑,納西索斯最終意識到自己的愛無法得到回應。內心熾烈的激情之火將他融化,最終化作了一株金白相間的水仙花。

嘉賓觀展現場

嘉賓觀展現場

嘉賓觀展現場

據悉,展覽于6月10日至10月8日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將以中意文明交流互鑒為焦點,立足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平臺和文旅融合消費平臺的建設。為拉動首都市民暑期文化消費提供優質服務,藝術館將結合展覽內容推出一系列學術講座、藝術教育等豐富活動。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