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韓國人要搶國人最熟悉的“囍”字:古朝鮮發明 淪為葬禮圖案

導讀下面這張截圖,來自韓國數字漢字詞典。在這張截圖上,可以看到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事實:韓國人居然對中國最熟悉的“囍”字下手了——“囍”...

下面這張截圖,來自韓國數字漢字詞典。

在這張截圖上,可以看到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事實:韓國人居然對中國最熟悉的“囍”字下手了——“囍”字是古代韓國人創造的文字,在中國并不常用。

作為中國人,絞盡腦汁都不會想到:我們最常見的“囍”字怎么會變成古代韓國創造的文字。

但是韓國人不但公然宣稱“囍”字是他們創造的,而且把“囍”字列為國字,認為其他國家只有這個漢字的使用權,沒有發明權。

對于中國文化的剽竊到了如此厚顏無恥的程度,的確是世間罕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韓國人是如何上演這荒唐的一幕的。

一、“囍”字在中國不僅是普通漢字,更是吉祥圖案

正如下圖介紹的一樣,“囍”字在中國屬于傳統吉祥圖案,是以兩個“喜”字組成的圖符,被稱為“紅雙喜”。

“囍”字是中國民間裝飾洞房的傳統風俗之一,一般用于婚嫁等喜慶場合,表達一種喜慶與祝福的意味。

對于我們來說,在辦紅事的時候張貼“囍”字,成為了非常普遍,也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韓國人的描述中,卻是另外一個樣子:“囍”字除了在韓國被頻繁使用,在東亞其他國家已經被完全遺忘。

二、韓國人聲稱古代朝鮮人的祖先東夷族發明了“囍”字

在韓國的百科詞典里面,“囍”字成為了東夷族發明的文字。

東夷族本來是遠古時代分布在山東、河南一帶的黃河文明族群,后來與其他文明族群融合,產生了華夏族這一群體。

但是韓國人卻認為東夷族只有唯一的一個繼承族群,那就是古代朝鮮人。

而且“囍”字就是由東夷族發明之后,交給了古代朝鮮人使用。

三、“囍”字在韓國已經失去了本義,被用在任何場合

跟在中國不同,“囍”字在韓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義,更多是作為一種裝飾圖案存在。

在下面這張圖片上,白底黑字的“囍”成為墻壁的裝飾。

而這種白底黑字在中國是完全不可能出現的。

下面這部韓劇中,地上同樣印有“囍”字。

在韓國人使用的樂器上,同樣出現了“囍”字。

最離譜的是在韓國人的葬禮上,地上的圖案居然就是“囍”字。

有網友評論說:“韓國人把囍字用在葬禮上,讓人看到都起雞皮疙瘩,他們是怎么想到干出這種事情的。”

四、韓國人卻堅持認為“囍”字是韓國國字,在中國很少被使用

盡管在韓國,被我們視作“紅雙喜標志”的“囍”字已經淪為一個單純圖案,甚至不再具備喜慶的漢字意義。

但是韓國人卻堅持認為這個“囍”字是他們的國字,是古代朝鮮人的祖先發明了這個重要的文字。

在韓國的網站和論壇上,一提到“囍”字的使用和歸屬,這樣的言論和觀點比比皆是。

“在中國,這個字并不常用,甚至已經被中國人遺忘,因為這個字在韓國才真正被發揚光大。”

“在我們國家,囍字經常被用在人名和地名上面,是典型的韓國國字。”

實際上,在中國,“囍”字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背景,屬于典型的象形字,象征著“喜人喜”:一對有緣男女相偎相依、牽腸掛肚、含情對目。

這些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是擅長文化剽竊的韓國人完全無法理解的。

五、網友評價:警惕韓國人把“囍”字拿去申遺

對于韓國人對“囍”字下手的做法,許多中國網友覺得完全是匪夷所思。

有網友評價:“韓國人真的是文化剽竊上癮了,如今連一個囍字都要下手去偷。”

“不愧為韓國人,任何能被偷去的東西他們都不會放過。”

“韓國人不但把囍字偷了,居然還用在葬禮上,簡直是太離譜了。”

有的網友則認為韓國人將“囍”字的使用范圍擴大,背后絕對不是那么簡單的。

“按照韓國人的操作,肯定是通過這種方式有別于囍字在中國的使用,從而突出跟中國的囍字的截然不同,進而為自己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鋪平道路。”

“的確申遺這一招,韓國人在端午節和自貢彩燈上已經嘗到甜頭了,未必不會把囍字拿去申遺。”

“我們真的需要警惕韓國人的這種說法,而不是單純當作一個笑話來看。”

那么,對于韓國人偷取“囍”字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寫出你的觀點和看法。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