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獨白專欄
安徽一男子刺死村支書判死緩,一心求死襲擊獄警,提前執行死刑
對于死緩囚犯來說,在等待死亡降臨這段時間是最艱難的,這也是對他所犯下的罪行的一種心理折磨。
根據澎湃新聞報道,90后死緩囚犯孫某星因為一心求死用螺絲刀猛刺獄警,依法提前執行死刑。
(澎湃新聞報道)
2019年12月4日收工后,孫某星從車間攜帶一把螺絲刀進入食堂,趁機對值班民警曹某頸部進行捅刺,曹某與他人合力才將其制服,經過醫生的診斷,曹某損傷程度為輕微傷。
孫某星是忍受不了等待死亡的驕傲,回顧他的犯罪經歷,是值得旁人深思的。
01
替父親出頭
孫某星犯的是故意殺人罪,他的父親是這起沖突的首要原因,2017年12月12日,其父孫某松因為申請五保戶被拒,與村支書李某發生爭執和推搡,隨后叫來了孫某星幫忙。
正常來說,五保戶的申請是要有一定的條件,孫某松的家庭條件尚好,李某按照規定拒絕了他的申請,孫某松懷恨在心,向兒子孫某星說明:“他被李某欺負。”
(之前的案件報道)
等到孫某星到達現場后,孫某松謊稱李某欺負他,孝順的孫某星得知情況后,決定聯合父親向李某報復,兩人相約來到李某家附近。
在確認了李某在家中后,孫某星持刀沖入李某家中,將其殘忍殺害,隨后被警方抓捕歸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02
鑒定精神有問題
在辦案人員的調查之下,發現犯罪嫌疑人孫某星于2012年5月6日確診過精神發育遲滯,屬于精神病范疇,在判刑上要考慮他是否在犯罪期間為完全刑事責任人?
辦案人員根據現場的情況和孫某星持刀后的表現,認定其在刺死李某時精神正常,符合完全責任人范疇,于是以故意殺人罪起訴,父親孫某松涉嫌故意傷人罪。
(工作人員講述細節)
安徽省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對孫某星的犯罪過程進行了解釋,根據《刑法》第18條明確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此判定孫某星構成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孫某松叫來孫某星對李某實施報復,放任孫某星對他進行傷害,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
03
一個細節
從這起案例之中,孫某松明知道兒子有精神疾病方面的問題,故意夸大與李某的矛盾,將其帶到李某的家附近,可以說是命案發生的“始作俑者”。
在對案件進行梳理過后,執法人員曾對孫某松提起十年的量刑建議,孫某松當庭認罪,孫某星的一生就敗給了這位父親。
(父親被判故意傷害罪)
有網友了解悲劇的前因后果,對于孫某松的不負責任表示憤怒,親手將孩子帶到有矛盾的李某家旁,導致孫某星持刀發狂將李某殺害。
不是每一個父親都是稱職的,在獄中受不了煎熬的李某星最后還是選擇了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04
法庭宣布提前執行死刑
2019年8月13日,孫某星判決后進行監獄服刑,在入獄之后,孫某星就多次出現輕生的念頭,于2019年12月4日對值班民警發生攻擊。
由于行為惡劣,捅刺曹某的位置在頸部,對曹某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影響,孫某星再次構成故意殺人罪,被法院判處六年有期徒刑,根據刑法第50條規定,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孫某星一度輕生)
如果孫某星沒有選擇傷害值班民警,按照相關規定死緩執行期間,兩年期滿是可以減為無期徒刑,孫某星是有出獄的可能性的。
因為孫某星再次構成故意殺人罪,最高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11日,核準并對孫某星執行了注射死刑。
05
結語
孫某星為何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
相信這是很多人關注到這起案件的念頭,也讓人重新審視了精神病犯罪,對于特定的監護人放任責任,在法律上都有明確的認定。
原來孫某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已經是正常生活了,可是因為父親申請五保戶不成,對李某懷恨在心的行為,最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網絡照片)
在和別人發生爭執時,一定要冷靜處理問題,不能采用極端的方式報復,這會讓事情出現更大的危機,最終受苦的還是自身。
假設一下,孫某松在申請五保戶被拒后,仔細去了解一下相關政策,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從正途去解決糾紛,就不會出現這一起悲劇。
悲劇很大幾率還是悲劇,這要看我們如何解決,抱有報復他人的想法是不妥當的,也是法律不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