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鎖定參議院控制權#
據美聯社當地時間周六報導,隨著內華達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科爾特斯·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擊敗共和黨競爭對手贏得連任后,民主黨已經取得了國會參議院的50席,事實上取得參議院控制權。與此同時,下一屆國會中眾議院的歸屬仍不確定,因為共和黨努力爭取到了微弱的多數席位。
這個結果對于特朗普來說是個打擊,很多民調預期的“紅潮”并沒有發生,共和黨可以說受到了一次沉重打擊,也說明了特朗普的實際能量沒有預想的那么大。當然民主黨在參議院僥幸勝利,本身也并不是民主黨表現多好,相對來說民主黨這兩年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而美國經濟衰退基本已成定局。
不過特朗普派被限制也說明,美國的政治體制仍然是在發揮穩定器的作用,特別是“勝者全得”的競選規則下,大黨制度還是能避免極端主張形成聲浪的,這與歐洲很顯然不同。如果是歐洲,以這樣的新自由主義秩序帶來的結構性撕裂,“更民主的”比例代表制下很可能特朗普派早就坐穩政權了。
當然,另外一個角度則是,美國高頻率的選舉事實上嚴重破壞了政策穩定性,總統選舉完就要開始準備中期選舉,中期選舉結束后又要準備總統大選,并且這其中還很可能失去對參眾兩院的控制。因此,美國政治可以很好地穩定,但是要改革也基本無力。
當然,現在的情況下民主黨微弱多數把握參議院,這就意味著民主黨還是保持法案的審批權,跛腳鴨不會太厲害。因此,民主黨說話還是能比較算話的。這也帶來了一些好處,那就是在中美關系上,拜登可能可以做的稍微多了一點,當然,也就一點點。
拜登很顯然不想對中國真的有什么友好態度,但是拜登政府也很顯然不打算真的對中國開戰。他們的措施預計還會是老樣子,但底線不會突破,甚至可能按照特定需要往回調。這對于短期內中美關系的穩定是有利的,民主黨如果喪失了對立法機構的控制,共和黨一定會通過并落實大批反華提案,這就會持續造成中美關系的危機。現在,民主黨還能控制局面就暫時不至于讓這些為了選舉而提出的提案獲得通過。
當然,也不可能指望更多建設性的做法。民主黨的策略比共和黨要高明且切中要害,這意味著民主黨事實上比特朗普更難對付,他們會更側重長期博弈,并且更為系統化。未來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乃至對抗會更多,這也是非常考驗中國戰略能力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是要有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中美關系短期內還大概率可以保持低水平穩定,在此基礎上略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