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德國工商總會總干事長萬斯萊本在接受德媒采訪時直言,德國工商總會支持朔爾茨的訪華決定,德國、歐洲、全球均依靠中國進行重大問題的處理,不依靠中國,德國無法真正走出困境。中國外交部此前確認,德國總理朔爾茨將在11月4日訪華。此次訪華是朔爾茨擔任德國總理后的首次訪華之行,與朔爾茨同行的還有德國大眾、巴斯夫、西門子等12家德國主要企業的總裁或首席執行官。這體現出德國工商界對發展對華關系的充分重視。
明確表態支持朔爾茨訪華的德國工商總會代表了德國約360萬家企業,其關聯范圍涉及德國國內各商會及海外商會。除德國工商總會外,西門子集團前首席執行官凱颯也發聲支持朔爾茨訪華,凱颯指出,德國應以交談對話而非進行指責的態度處理同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中國間的關系,以此更好地塑造德國的經濟未來。德國企業界密集發聲支持發展對華關系背后,是部分德國政客在德國掀起的“脫鉤”浪潮,俄德能源脫鉤是其一,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等人主張的對華脫鉤是其二。10月底中遠海運入股漢堡港福地碼頭一事中,德國經濟部便牽頭六部門聯手進行阻攔,德國總理朔爾茨則堅持妥協方案,最終德國政府通過允許收購福地港24.9%股權的決議。德國綠黨政客堅持與美國一致的“價值觀正確”背后,損失的是德國各主要企業的真金白銀和戰略未來。
當下能源危機及其衍生的經濟危機正在席卷歐洲,能源作為工業體系運行的底層基礎,能源價格的暴漲會加劇傳導到其他經濟領域,造成民眾生活成本過高超出可承受范圍、企業生產成本過高導致大規模企業破產等情況,歐洲當下正面臨此起彼伏的民眾示威和被迫的“去工業化”局面。歐盟統計局10月31日發布歐元區10月經濟數據,歐元區19國通脹率創下10.7%的新高,這一數值同樣是自1997年進行統計以來,歐元區首次在通脹率上破10。相比去年同期,歐元區能源價格漲幅為41.9%。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的德國,其通脹率達到了11.6%。
比整體經濟數值更為直觀的是,德國主要工業企業迎來成本的大幅抬升和利潤的驟然下降。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今年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縮減三成,德國另一化工企業科思創遭受重創,第三季度實現利潤1200萬歐元,相比去年同期驟減97.5%。德媒《商報》則指出,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引發德國鋼鐵業縮減5%、化工業縮減8%、化肥產業或損失70%產值。
受與俄羅斯能源脫鉤及美國能源高價對德國出口影響,德國當下不穩定的能源結構已無力支撐起德國現有工業產能,這一背景下大批德國企業被迫向外尋求生路以免于最終破產的境地,全球最大工業國中國,正是大量德國企業想要轉移產能以維持市場及利潤的目標去處之一,德國企業界罕見集體發聲反對對華脫鉤,正是這種企業生存本能的體現。
中國作為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國,中國始終以開放共贏態度愿同各國擴大合作,歡迎德國企業在平等、尊重前提下來華發展,為中德兩國創造更多的經濟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