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壽光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部署要求,著力構建思想政治引領、賦能成長工程、建功立業平臺、激勵創新創造、合法權益維護、幸福指數提高“六大體系”,努力鍛造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引導廣大職工在助推壽光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引領思想培育精神,增強產業工人先進性
每月15日,壽光富康制藥有限公司的黨支部會議準時召開,公司黨員全部參加。“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黨建引領是根本保證。”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強化和創新產業工人隊伍黨建工作,公司以黨建為引領,引導廣大黨員職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積極開展向勞模工匠學習活動,開展工匠評比活動,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和頭雁效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能手、工匠在公司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公司黨支部大力支持下,公司涌現一大批工作能手,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帶頭作用。
壽光富康制藥有限公司營造的濃厚“紅色”氛圍,正是壽光市加強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切實肩負起引領廣大產業工人聽黨話、跟黨走的真實寫照。
圍繞打造“有理想守信念”的產業工人隊伍,突出使命感,壽光市成立了壽光市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牽頭抓總、部門各司其職、各方協同發力、企業和職工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依托思政工作實現產業工人精神富有。
與此同時,壽光市打造了思想教育高地、工匠培育營地、精神弘揚陣地三個“基地”,搭建“建會建制建家建站”四位一體的黨工共建平臺,積極推進新業態新領域勞動者“建會、入會、活會”工作,著力推進新時代職工之家建設,打造鎮街、企業、行業建設標桿28處,各中小企業自主建設職工小家128處。組建了“勞模工匠宣講團”,開展“永遠跟黨走?建功新時代”宣講活動17場,參與職工8.6萬人次。開展“禮贊勞動美?建功新時代”系列宣傳活動,開展了讀書活動、宣講比賽、紅色電影送職工、乒羽籃棋等系列活動,引領職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優化組織固根基,持續激發產業工人內驅動能和創新活力。
創新舉措賦能成長,鍛造有為有位產業工人新隊伍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勞動模范、齊魯工匠、富民興魯勞動獎章、濰坊市勞動模范、濰坊金牌工匠、濰坊市能工巧匠……這些榮譽的獲得者為康躍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模具主管周建章。雖眾榮譽集于身,但周建章始終謙虛地將功勞歸于公司,歸于公司對產業工人的栽培與激勵。
據介紹,為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創新能力,周建章所在的康躍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結合實際,實施了一系列賦能成長計劃: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用勞模工匠精神引領創新;制定了《改善提案管理辦法》和《創新項目獎勵辦法》等獎勵制度;開展“萬眾創新促發展”競賽活動,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創新能力……在系列措施的引導下,公司上下齊心協力,創新發展,企業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康躍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的經驗做法,是壽光市眾多企業多措并舉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的縮影。
圍繞打造“懂技術會創新”的產業工人隊伍,突出責任感,壽光市構建了賦能培訓平臺、技能競賽平臺、創新創效平臺,不斷提升產業工人隊伍技術能力,引領產業工人建功立業。
近年來,壽光市堅持用系統觀念看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統籌發揮好各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優勢,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產業工人進行全方位素質提升培訓。立足壽光實際,在現代農業領域,壽光市投資建設了壽光市蔬菜產業職工賦能中心,設置了工匠學院、創新創效、思政引領、智慧創客、技能實訓五大賦能平臺,全面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在先進制造業領域,推動企業建設不同層級的專業實訓場所,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聚焦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推行名師帶徒,實施壽光工匠培育計劃等,進一步強化培訓提升產業工人素養,培養了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截至目前,壽光市技能人才達9.5萬人,其中齊魯首席技師14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技師4人;濰坊市首席技師39人、有突出貢獻技師26人;壽光市首席技師87人、有突出貢獻技師133人。其中近兩年來,培養產生“壽光工匠”25名、“壽光市能工巧匠”30名、“濰坊工匠”10名、“濰坊金牌工匠”2名、山東省輕紡行業齊魯工匠1名、全國建材工匠1 名,進一步壯大了壽光市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
政策激勵保障有力,提高產業工人獲得感
來到壽光市東宇鴻翔木業有限公司的職工之家,除了常規的體育活動區、圖書室、棋盤室,最有特色的當屬一角的“四點半學校”,“學校”內配備了板凳桌椅、課外書等。“職工們的孩子放學后若無人看護,可來此處統一看護。”公司工會主席宋忠玲說。她認為,解決好產業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激發產業工人隊伍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激勵產業工人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為此公司強化人文情懷管理,不斷增強職工企業認同感。
隊伍建設有力度,后續保障有溫度。圍繞打造“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突出歸屬感,壽光市出臺了“產改”實施方案及其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強對產業工人的工作、生活、發展的服務保障。進一步完善了激勵機制,拓展了產業工人晉升發展空間,實現了產業工人與企業同頻共振、共同發展。推動產業工人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大批的工匠和創新技能型人才通過平臺走上了舞臺,實現了從草根到“明星”的華麗轉身,增強了廣大職工對勞動的獲得感、榮譽感和幸福感,從而帶動更多的產業工人成長為“工匠”“大師”。
勞動光榮不僅要體現在榮譽獎勵上,同時要體現在收入待遇上。壽光市按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企業建立基于各種要素的激勵制度,鼓勵企業將職工技能水平與薪酬掛鉤,開展壽光市首席技師、有突出貢獻技師和技術能手評選,激發了產業工人的創造潛能。高標準建設了 7000多平方米的工人文化宮,打造了“四季行”“春節愛心班車”“一線職工療休養”“職工互助保障”等民生服務品牌,讓關愛有力度更有溫度。
打通崗位縱橫雙向晉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選育培養機制、對技能人才予以物質和精神雙重激勵……在壽光,隨著一項項機制措施落地,一個個典型脫穎而出,一支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正闊步前行,為壽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