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有位鄉村振興“充電寶”,一季水稻為村里增收10萬元

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現代快報訊 “收割啦!”金秋十月,揚...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現代快報訊“收割啦!”金秋十月,揚州儀征市沿江村的200畝精品水稻種植基地內,大片金燦燦的水稻在秋風中搖曳成浪。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黨的二十大代表周維忠帶領沿江村民試種的200畝優質水稻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年。

△周維忠帶領沿江村民試種的200畝優質水稻迎來第一個豐收年

2022年3月8日,周維忠被揚州市委組織部委派擔任儀征市十二圩經濟開發區沿江村“第一書記”。接過任命書,周維忠在心里給自己打氣鼓勁:做“第一書記”一定要像模像樣的,決不能徒有虛名,擺花架子。

沿江村有3000多畝耕地,是基本農田永久保護區。沒有工業、養殖業,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如何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周維忠與村委會一班人商議,先從村里水稻種植“老本行”入手,不但可以解決土地撂荒現象,而且提升農村土地利用效益,還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雖說干‘老本行’的事,但不能‘走老路’,不但要科技種田,還要借助‘外力’。”在上級黨組織支持下,周維忠通過黨建聯盟強村富民促增收,這片200畝精品水稻種植基地,是周維忠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引進的富民項目,由沿江村黨支部、揚州供電公司營銷黨支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水稻經作室黨支部和儀征供電公司黨委結對共建,引進了優質高產的水稻新品種“金香玉1號”。

在現場,種糧大戶張健欣喜萬分,“這片試點引進的優質水稻品種,通過育秧機、無人機等先進技術,采取有機種植方式,顯著提升了產量和質量,預計畝產超過1000斤。”張健在沿江村種糧已有十年,“以前種的普通品種,一畝田只有千把塊收入,周維忠幫我們引進了新的品種,今年收成肯定很好。”

△周維忠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

“200畝精品水稻預計收獲稻谷20萬斤,加工成米能有14萬斤……”周維忠盤算著,好稻米還要找好銷路、賣出好價錢,沿江村村委會將收購產出的全部稻谷,并注冊特色商標專銷由此生產的大米,僅此預計可為村里增收超過10萬元。“下一步,我們將在試點基礎上有序開展擴種,高效、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真正實現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據了解,周維忠是國網江蘇省揚州儀征市供電公司濱江供電所運維采集班副班長,在沿江村做了35年電工。多年來,他以微薄的工資接濟村里的孤困家庭,悄然墊付的電費累計超過12萬元,還為3名孤寡老人送去臨終關懷。一句善意的謊言,24年無聲的諾言,讓受助者不知不覺,讓孤獨者快樂生活。他被智障青年喊“愛心爸爸”,被孤寡老人當作“外快兒子”,是沿江村1600多戶村民心中的“光明使者”。他先后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國家電網公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

△周維忠為老人修理收音機 德龍/攝

在周維忠的帶領下,濱江供電所成立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共同將“電費減免政策”執行24年。如今,服務隊已發展到12人,他們不僅負責村里的用電保供,還義務為村里修整危橋,幫孤寡老人維修房屋、收割莊稼,替農戶直播帶貨,增加收入。

△周維忠為村里修理電路 德龍/攝

周維忠表示,今后將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真正讓百姓把飯碗端穩端好,讓鄉親們通過黨的好政策來實現鄉村振興夢。

現代快報+記者 韓秋 顧瀟 文/攝

  •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