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二寶媽媽開設親子書屋,打造城市閱讀“烏托邦”

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現代快報訊(記者 尹翼星 文/攝)“90...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s0.pstatp.com/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現代快報訊(記者 尹翼星 文/攝)“90后”“二寶媽媽”“高學歷”“海歸”…….在這些標簽后,司馬妍歆最近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親子書屋老板。司馬妍歆是美國華盛頓大學英美文學和傳播學的雙學位“高材生”,后來又在香港讀了碩士。“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書屋,是我作為一名文學專業畢業生的美妙夢想。當媽媽們在家庭教育或者親子閱讀上陷入迷茫時,這個書屋可以成為一盞小燈,陪伴她們走過一程。”司馬妍歆說。

△親子閱讀

開一家書屋,是她最美的夢想

在南京建鄴區喵喵街的街角處,有一間漂亮的玻璃白房子。“一開始這里什么都沒有,只有幾根承重柱和一個頂。”司馬妍歆回憶。現在眼前的書屋,整個空間沒有一堵封閉的墻壁,屋頂也是一線天,午后的陽光透過一扇扇玻璃窗,灑在小舞臺的地毯和躺椅上,照在每一位小讀者們的臉上。司馬妍歆的夢想,也隨著陽光照進了現實。

“在美國讀本科時,父母不在身邊,幸好文學給了我力量,這種力量支撐我在異國他鄉生活下去。”正是因為體會過這些文字帶給她的力量,所以在做了媽媽之后,司馬妍歆希望將這份力量傳遞給她的孩子們。

△書店外景

司馬妍歆帶著孩子們去過南京各種各樣的書店,點單后坐下,但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時常沒能讀完一個故事就默默離開。“怎樣能讓孩子自由閱讀,有一個沉浸式體驗呢?”這種念頭在司馬妍歆的腦海中一天天生根發芽,就這樣,她的親子書屋誕生了。在書屋里,低書架上放著幼兒雙語讀物,高書架上放著成人讀物。她用兩個孩子的名字為書屋命名。“一開始開這個書屋就想著和孩子有一個閱讀的空間,所以也沒想那么多。”司馬妍歆帶著孩子在書本里描摹她走過的路,領略海底的神奇生物,帶他們看向宇宙遙遠的星河。她也希望書屋以后能成為社區書房般的存在,讓每一位到訪的小客人都能成為書房的共建人,把它建設得更好。

書屋的咖啡角,給媽媽們屬于自己的咖啡時間

司馬妍歆原先是上班族,有孩子后,照顧孩子還要兼顧繁忙的工作使她逐漸力不從心。經過權衡,她決定專心陪伴孩子的成長。

△司馬妍歆在制作咖啡

“每一位媽媽,都有母親、妻子、女兒和職場的身份,可能忙碌起來的時候會忘了她們自己。”她說,書屋除了給孩子一個閱讀場所外,也希望能給媽媽們提供一個空間,使她們的精神得到片刻的放松。所以,司馬妍歆在書屋吧臺旁的區域加入了一個咖啡角,專門留給喝咖啡的客人們。“我很懷念在西雅圖時伴我寫作的拿鐵。無論處在家庭漩渦的哪一個角落,我相信只要一杯咖啡時間,走出店門的那一瞬間,她們又會成為那個戰無不勝的了不起的女性。”她希望,通過這塊區域,更多喜愛咖啡與閱讀的人能夠輕松地參與進來,在一杯咖啡的時間里享受片刻閑暇。咖啡區也能給家長們提供一個放松空間,“他們可以從家庭事務中抽身出來,約上三五好友聊聊各自的近況。”司馬妍歆說。

電影、活動,讓大家享受親子時光

△卡通防撞棱

“小心臺階”“上地毯請脫鞋”……司馬妍歆在家對孩子們的叮囑,如今印在了書屋的每一個角落。書屋的樓梯角也貼上了防撞條。書屋的整體布置非常溫馨,地毯,小小沙發,還有迷你坐墊,一切陳設都是小小只。她精心挑選了硬紙板書和互動類書籍,書籍的圓角設計、防刮手的紙張厚度,低齡的小寶寶也可以自由閱讀喜歡的繪本。

△店內的電影放映機

△親子電影

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節日,司馬妍歆都會策劃一些親子活動,平時也會放一些電影,“如同公園、博物館、游樂場承載著孩子美好的記憶一樣,我們也希望這個小小的書屋能夠成為孩子認知世界的窗口,成為家庭與世界的連接之處。”通過親子互動,讓孩子們認知到社區內不僅有玩樂、學習、運動的空間,還有一個讀書的空間可以隨時光顧。“希望孩子和媽媽都能感到發自內心的放松和治愈,在這里愛上閱讀。”司馬妍歆說。

(部分圖片由司馬妍歆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