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戰略國家中心城市先行,濟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征意見

導讀10月26日,《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面向社會征集意見。濟南都市圈核心圈層范圍首次披露,中心...


10月26日,《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面向社會征集意見。濟南都市圈核心圈層范圍首次披露,中心城區被東城、西城、中城“三分”,引入“泉湖相濟”概念……預示著濟南城市空間格局將再次躍上新臺階。

四大戰略定位,國家中心城市先行

濟南市行政轄區總面積10244平方公里。根據規劃草案,濟南擬確定四大戰略定位: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新動能增長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近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開創新局面;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成為活力迸發、開放進取的創新之都、人文厚重、包容大氣的泉韻名城,綠色智慧、幸福宜居的生態典范。

總體規劃是濟南市未來空間的發展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也是濟南市實現“多規合一”的政策平臺。具體到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上,堅持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綠色可持續戰略、新動能培育戰略、城鄉高品質戰略。其中,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由建設綜合一體化開放樞紐、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鑄就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為三大支撐點;城鄉高品質戰略包括提高城鄉公服品質、塑造綠色公園城市、營造魅力活動空間。

濟南都市圈核心圈層范圍首次披露

為發揮門戶作用,為沿黃城市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規劃草案提出,濟南將共同抓好大保護,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構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打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樣板區,依托沿黃大通道融入區域戰略,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的“四大目標”。同時,在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京津冀、長三角、中原城市群協同方面也規劃了行動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現代化濟南都市圈是今年的“熱詞”,具體說來,圍繞濟南形成“核心圈層功能優化、緊密圈層協同發展、輻射圈層分工協作”的梯度合力、層次清晰的“圈層+放射”城市群體系。濟南都市圈核心圈層包括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市的部分區域,近濟南城市如鄒平、齊河、肥城等都在核心圈內。核心圈層強化濟南省會引領功能,充分帶動周邊地區,構建一小時通勤圈,實現同城待遇、同城保障、同城覆蓋、同城共享。濟南都市圈之外是緊密圈層,即省會經濟圈,發揮資源配置中樞作用,引領省會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產業協作、生態共保、設施互聯、文化互鑒。輻射圈層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先試優勢,帶動魯南地區轉型發展;強化陸海統籌戰略支點作用,推動濟青聯動發展。

濟陽章丘長清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承載區

規劃草案將構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領、副城支撐、雙星協同”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南山—中城—北田”的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統籌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錨固以泰山北麓生態屏障區和黃河生態文化帶為核心的全域開發保護本底。

在未來城市空間格局上,強化主城的核心引領、副城的輻射支撐和兩縣的門戶帶動作用。具體說來,即構建“一主一副,兩城三軸多圈”的市域城鎮格局。主城范圍包括中心城區與濟陽、章丘和長清主城片區,即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載區。新黃河記者注意到,在規劃草案的多個圖示中,傳統說法中的中心城區將被“主城”取代,東部城區、西部城區和老城區分別被冠以東城、西城和中城。“一副”包括萊蕪、鋼城兩個副城片區,是支撐濟南輻射帶動魯中、魯南的副城區、省會城市副中心。“兩城”即南部平陰縣、北部商河縣,是支撐濟南向北與西南方向輻射的相對獨立的門戶型節點城市。“三軸”即由主城向北、東南、西南方向輻射的三條發展軸,引導差異化城鎮功能集聚,完善城鄉功能組織。

“泉湖相濟”強化城市和泉水共生

在歷次版本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濟南主城區不斷外延,從空間擴展步入內涵式發展。在規劃草案中,確立了拉開擁河發展的主城框架,構建“依山擁河、泉湖相濟,雙十字軸帶、多中心網絡”的空間格局。這是20年來濟南城市空間格局的又一次“升級”。

“依山擁河”,從字面不難理解,即南依泰山生態屏障區,北擁黃河生態文化帶。“泉湖相濟”則是在濟南城市建設發展中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強化城市和泉水共生的發展模式,延續山泉湖河、融城山水的特色風貌。“雙十字軸帶”由城市綜合發展十字軸和城市新動能十字軸組成。城市綜合發展十字軸即泉城特色風貌軸、東西綜合發展軸,前者由黃河北片區、中城片區等串聯而成,后者依托大經十路橫向聯動;城市新動能十字軸即東部智造動能軸、北部新城動能軸,前者由濟陽中心、臨空中心、唐冶中心、孫村中心等串珠成鏈,后者則依托臨空、崔寨、大橋城市副中心、桑梓店、齊河多點聯動打造。

新黃河記者:羅曉飛

編輯:韓璐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