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這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是帶著誠意來緩和中美之間緊張關系的,誰知道他人前腳剛走,后腳解放軍就收到了2份“戰書”。一份是在布林肯訪華結束后不久,美軍再次進行了挑釁,派出“里根”號航母和兩艘驅逐艦,巡洋艦闖入南海。盡管第一時間遭到了中國解放軍海軍的攔截驅逐,但美軍的動作還是表明了美國對中國在南海以及臺灣海峽問題上的干涉態度并沒有改變。還是一樣,美國仍然對中國存在極大的敵意,仍然決定在南海,臺海等問題上攻擊針對中國,哪怕布林肯對華進行了訪問。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布林肯此番訪華在與中方會談期間,有多和諧,有多積極,會談一結束,中美關系還是照樣緊張。那么有的人可能想問,那布林肯訪華的意義在哪?又是什么樣的目的?在我看來,完全沒有意義。早之前我們就說過,除非美國是真的想要與中國緩和關系,不然對話沒有必要進行。至于目的,興許是想要給外界釋放一個假現象,關于中美關系,美國一直有在努力緩和,但如果沒能緩和,那也是盡力了。
總之,只能說還是我國耳根子太軟,想著再給美國一次機會,不曾想即便是這樣,該國依然想要與中國作對。也因此,很快解放軍就收到了第二份“戰書”。美國參議院近日通過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中聲稱要“訓練臺軍”,要為臺軍建立全面的訓練,咨詢以及制度性能力構建計劃。而在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就包含了使臺灣地區獲得適當的“防御能力”,并與其進行訓練,演習。
對此,島內輿論批評,美國嘴上說著要堅持所謂的“一中政策”,但其實呢?一而再再而三的跨越紅線,企圖挑起兩岸之間的沖突。如此做法,很有可能會使臺灣地區陷入兵兇戰危的險境。那么一旦臺灣爆發沖突,美國會伸出援手嗎?就連臺灣地區民眾都很清楚,美國是不可信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全臺灣地區有一大半的民眾不信任美國,認為美國的目的是為了“以臺制華”的政治戰略利益,根本就不是真的為臺灣地區著想。
在這之前,美國共和黨議員還提出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軍售優先供貨給臺灣。在俄烏沖突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先對臺灣地區出售武器裝備,一來不排除是牟取高額經濟利益,二來就如前面所說,很有可能是想要進一步挑起兩岸之間的沖突。說白了,臺灣地區在美國眼里,那就是第二個“烏克蘭”。美國是如何利用烏克蘭對付俄羅斯的,就會如此利用臺灣地區對付中國大陸。
其實已經很明顯了,不管是軍售還是對臺灣地區的支持,美國這一系列行為都基本在烏克蘭身上用過。當然,臺當局現下還陷入美國的“溫柔鄉”,只是必須要說的是,這很危險。事實上不僅是臺灣當局危險,中美之間也很危險,就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中美關系已經到了懸崖邊,隨時都可能會發生沖突。而美國還這么接連挑釁叫囂,真要把中國逼急了,基辛格的警告很可能會成真,因為解放軍不排除應戰的可能。(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