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布林肯訪華之后。回去又恢復了丑惡嘴臉,很多人對中美關系持消極態度。那么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中美之間可能會如何決戰?戰場又可能在哪里呢?
從之前布林肯訪華的態度中不難得知,美國人嘴里的“建立護欄”要管控風險,僅僅只是,如果美國沒準備好,中國不能夠擅自發起戰爭。
其實在另一方面,美國正在醞釀一場對于中國來說,沒什么優勢的戰爭,這也是一開始我說的,美國手里的底牌。
根據美國蘭德公司的中美戰役模擬可以得知,在中國大陸1000公里以內的范圍,美軍幾乎沒有任何勝算,把范圍擴大至2500公里左右,美軍與中國軍隊也只能算“五五開”,只有把戰線拉到距離中國2500公里之外的地方,美軍獲勝的概率才會大大增加。
畢竟在中國南海“九段線”的范圍內,我們的反艦導彈可是讓美軍心里發怵的存在,所以美國只能選擇與菲律賓等國家合作,讓他們先頂在一線,當當炮灰,美國人沒有傻到會在我們的主場,用“臉”來接我們的導彈。
在臺海地區也是一樣,日本最近也將韓國納入了出口“白名單”,此舉也是響應之前韓國對日本獻的殷勤,其實韓國國內本來反日的情緒不比我們弱,但尹錫悅的屈辱式外交,為了響應美國的號召,無底線的討好日本,可以說讓韓國本就不高的國格,又降了幾個等級,在美國促使下的日韓大和解,主要就是為了拉攏這些東亞國家,防止他們會因為經濟等因素,從而臨陣倒戈,美國也并不一定指望他們能在臺海地區問題上,出兵與中國對抗。
那么既然南海和臺海地區都看上去不是那么適合美軍動手,還有哪里可以在背后“捅刀子”呢?那就是南亞次大陸及印度洋方向的戰場,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不理解了,這里離中國也有那么遠啊,為什么選在這開打?
因為作為海上石油的運輸通道,印度洋航線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運輸線路,不單從中東運的石油要走這里,包括從剛果,南非和津巴布韋等地購買的戰略物資也得經過印度洋航線,但這里對中國來說,是個薄弱點。
而結合最近的中東局勢,沙伊和解,以色列對美國也有點沒有耐心了,美元與石油還是深度捆綁在一起的,這個時候,美國是有可能出來“殺雞儆猴“的,一旦美國人動手,我們的海軍力量短時間難以輻射到印度洋,更何況還有印度在這里,他們可是覺得印度洋就是自己的,而現在隨著美印合作的深入,美國出點血讓印度牽制中國,也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在我看來,美國不是寄希望于印度能對中國有一戰之力,而是在關鍵時刻,希望印軍能夠阻礙中國的軍事力量進入印度洋。而印方確實也有很多惡心人的辦法,比如說干擾中國空中部隊越過南亞次大陸,亦或是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在海上搞點小動作,既讓中國不好打,又讓中國不好通過,同時還有可能在中印邊境搞點動靜,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而且如果美國真的把印度洋航線截斷,我們和中東以及非洲等國家交流路線將受到嚴重干擾,這時如果我們發射反艦導彈,很容易造成其他國家的誤會,這對我們是不利的。而在印度假惺惺的中立態度下,俄羅斯就是想幫我們,這時也沒有道理出手,畢竟俄印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當然不是啦,從最近我們的動作可以看出,我們在對付美國上,似乎越來越有心得。其實無非就是幫助朋友打造能抗衡美軍的力量,要么就是給美國找點麻煩,你看之前的沙伊和解,造成的中東局勢的影響是巨大的,沙特透露出想買我們的052D,打造自己的聯合艦隊,到時候再配上咱們“鷹擊“系列的反艦導彈,美國的第五艦隊也夠喝一壺了,而且從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在展示對外出售的軍事設備上,與之前的作風完全不同,開始在國際上大賣自己的軍事設備,當然,這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壓壓美國的囂張氣焰。
所以說,美國為了維護地區軍事上的平衡可謂是煞費苦心,我們當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只有美國人覺得不安了,才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打這張底牌,我們才有更多周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