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的美食之城以成都、重慶最為知名,這兩個城市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資深“吃貨”的打卡勝地。相比之下,貴陽就顯得有些低調。
在中國的美食地圖上,黔菜常常顯得有些神秘,甚至讓人覺得有些陌生。事實上,只要你去過貴州,與黔菜的風味精髓有過觸碰,就會產生一種打開味蕾新世界大門的感覺,再難忘懷。汲取貴州各民族美食文化精髓的黔菜,形成了酸鮮、香辣、味厚的獨特風格。在美食的江湖上,它就像不善言辭卻內功深厚的絕頂高手。
作為貴州的省會城市,貴陽這座千山之城,更是黔菜風味的“聚寶盆”,美食實力絕對不容小覷。解開一座城市的美食密碼,最簡單的方法是先從一日三餐、街頭巷尾開始。那里蘊藏著這座城市最濃郁的煙火味道。
早餐,“嗦”了這碗粉
用一碗粉或面開啟貴陽的一天,最為合適。
貴陽的早餐能讓人眼花繚亂,每個人都能在那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清新爽口的老素粉、熱辣重口的腸旺面、鮮香濃郁的牛肉粉、肉香四溢的羊肉粉……
老素粉是無數貴陽人的童年回憶。燙好的酸粉,加上簡單的調料,蓋上一顆煎得金黃發亮的荷包蛋,便是較為典型的老素粉吃法。若是能吃辣,還可再淋上一勺辣到讓人“斯哈”不停的“靈魂”油辣椒,它更是貴陽老素粉的精髓。
湯底紅辣、香濃的腸旺面,大腸Q彈緊實,血旺(豬血)滑嫩,搭上純海鴨蛋和掛汁一流的竹升面,潑上一勺紅油,色、香、味“三絕”齊備!
午餐,吃什么是道多選題
無論是吃粉、吃面,還是涮火鍋或水煮白菜,貴陽人的餐桌上必有一碗蘸水。對貴陽人來說,蘸水是美食加成的精髓。
在本地,蘸水基礎的做法是以糊辣椒為底,加上水豆豉、木姜子油、折耳根、野薄荷、燒椒醬,再憑自己的喜好加入花生米和脆哨等,最后淋上幾勺紅酸湯,一碟極具風味的地道貴陽蘸水便大功告成!
午餐要想吃得清淡,首選絲娃娃。
絲娃娃又名素春卷,它是用一張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餅,卷起蘿卜絲、土豆絲、折耳根、海帶絲、炸黃豆、豆腐絲等十幾種素菜,因做法類似給嬰兒裹襁褓而得名。脆嫩的各式素菜,蘸上蘸水后,愈發酸辣爽口、開胃健脾。
作為貴陽常見的地方特色,絲娃娃不僅在各餐館售賣,在市井街巷也隨處可見。菜絲被切得極細,紅、白、黃、黑等色彩相間,頗具特色。
在貴陽的特色美食中,豆腐圓子是一個必選項。
與豆腐的常規做法不同,豆腐圓子是將豆腐揉碎成泥,調味并干炸,外皮黃金、松脆,色澤誘人,內里呈稀疏孔洞狀,裹著柔軟、細滑的豆腐餡料。食用時,咬開一個小口,將一小勺蘸水注入其中,味道鮮醇,香氣四溢,爽脆嫩滑。
來到貴陽的青巖古鎮,你一定要去吃下那里的特色鹵豬蹄?“狀元蹄”。
據記載,光緒年間,云貴科舉狀元青巖人趙以炯在趕考時曾去青巖北門街夜市吃鹵豬蹄。后來,為了紀念他,青巖人便將鹵豬蹄稱為“狀元蹄”。
這道漢族傳統美食紅潤飽滿,入口肥而不膩,一咬就脫骨,肉質糯香滋潤、酸辣味美,就著蘸水吃更加美味。到青巖古鎮旅游的人們,很少能抵擋得住鹵豬蹄的誘惑。
晚餐,“殿堂級”的酸湯火鍋
酸是黔東南的獨特滋味。用糟辣椒與姜、鹽、蒜、酒共同發酵,再與番茄一起二次發酵而成的紅酸湯,是人們接受度非常高、食用廣泛的火鍋湯底。它既醇厚又清爽,酸得恰到好處,還帶有一點兒辣。
酸湯和魚同煮,便是貴州美名遠揚的酸湯魚。魚肉在酸湯中雖煮得微爛,卻緊實不散、肉質鮮美,混著調料的香辣,口感豐富、刺激。
云貴高原盛產牛肉,緊實彈牙、鮮嫩爽滑的黃牛肉與獨特的酸湯結合,讓人忍不住大嘆一聲“好絕”!
除了火鍋外,貴陽還有萬物皆可烙的烙鍋。烙鍋的做法類似于鐵板燒。
土豆、豆腐和各種肉菜下鍋后,它們在鐵鍋上滋滋作響,冒著香味。人們將烙好的菜在蘸水里滾一圈或蘸上辣椒面,既燙又辣,既麻又香,令人格外地有食欲!
小吃是美食背后的“靈魂”點綴
貴陽的市井街巷是當地人的美味高地,脆哨、玫瑰冰粉、洋芋粑、糕粑稀飯、米豆腐、戀愛豆腐果等風味小吃盡藏其中。
若說酸筍是廣西的風味識別碼,脆哨就是貴州美食中的“寶石”。
常被用作米粉、面食碼子的脆哨,多用肥多瘦少的豬后頸肉制成。肉塊用豬油炸煉,醬油提香,甜酒釀上色。當熬到鍋中近乎沒有油時,肥肉便散去滑膩,緊實的瘦肉則吸收了油脂,變得彈韌。
夏季來到貴州,你必定要吃上一碗當地的消暑甜品——玫瑰冰粉!
冰粉是云貴川地區的消暑名品。在貴州,人們喜歡用紅糖水作底,加入芝麻、花生、葡萄干以及本地獨有的玫瑰糖等食材,再放入幾大塊冰。這樣做成的玫瑰冰粉更加清涼爽滑、甘甜可口,舌尖的玫瑰芳香沁人心脾。
酸、辣、咸、甜,簡單樸實的味道在貴陽的呈現方式千變萬化。每種美食都是地地道道的市井風味,為我們的味蕾帶來充實的幸福感。
在氣候方面,貴陽以“涼都”著稱。盡管它與重慶一樣同為山城,但因地理原因,即使在七八月艷陽高照的夏天,貴陽的最高溫度也不會超過28℃。
在貴陽待上幾天,市井煙火中的美食與舒適宜人的氣候,能讓人情不自禁地從味蕾到靈魂深深地愛上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