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心為母親準備禮物卻被挨批事件:家庭中學會好好說話

導讀#頭條創作挑戰賽#“為什么總要傷人,總以壞的方式處理好心;這里是善意生活家,看待生活百態”01我想更愛你,卻更有距離。是不是用錯了表情...

#頭條創作挑戰賽#

“為什么總要傷人,總以壞的方式處理好心;這里是善意生活家,看待生活百態”

01

我想更愛你,卻更有距離。

是不是用錯了表情,也用錯了言語。

02

此前,媒體報道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在江蘇南通,一名男生拿著自己攢下的壓歲錢,給媽媽換新手機。

然后還準備著可以記錄下母親收到禮物之后開心的樣子。

只不過開心沒有,痛批倒是有一頓。

因為說的語言不是普通話,有些難懂,聽到了關于“貴”的字眼。

猜測爭執的原因之一應該是有價格等問題。

根據手機店的店主盧先生所說。

男孩看樣子20來歲,也多次來過店里。

最終是買下了一部演示機,一千多一點。

說是送給媽媽的情人節禮物。

但后來他媽媽過來,說孩子不懂事。

店主考慮到不影響自己的二次銷售,于是就把錢退給了對方。

另稱男生買的時候挺高興,考慮很久才買,覺得他很懂事。

03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或許母親有著自己的考量,可能覺得自己不需要。

或者說是這筆壓歲錢,還會用到兒子的其他地方。

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她可能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忽略了自己行為可能會給兒子帶來的一種傷害。

首先,他的兒子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相比應該有著自己的認知和想法。

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他可能是感覺到母親的不容易,或者說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

于是決定送一個禮物。

可以說是滿心歡喜,充滿心意,有所斟酌。

但是卻被母親一頭涼水潑下,失望是在所難免。

其次,明白兒子的苦心。

或許母親覺得孩子只要有心意就夠了,自己苦點累點沒關心。

只要孩子好好的就可以了,所以對于自己可能比較苛刻。

只不過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反哺,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

可是母親這樣的表示方法,會讓孩子有些無法適從。

有的時候,父母過得好,孩子才會更加放心。

母親把自己累得痛苦不堪,這何嘗不是鞭撻在孩子的心頭?

先對自己好,才能更好對別人好。

或許,兒子的初衷很簡單, 就想要母親開心快樂一下。

最后,希望家里人能夠好好說話。

或許,母親并不是絕情;也不是不歡喜。

她想要表達自己的一種可能情緒。

“媽媽很好,媽媽很幸福,媽媽看見你這么關心我,真的很開心”

“但是你自己也需要錢,這個有些貴重,咱們家還需要節儉”

用一種相對緩和的口氣,別把勸誡和欣慰,變成了一種指責式批評。

04

一個家庭需要好好說話。

本來孩子考了100分很驕傲,希望被父母認可。

父母完全可以說做得很棒,繼續加油哦!

可一開口就是;“你嘚瑟啥啊!隔壁家的狗子,人家次次得100分,也沒說啥。

你得像他學習,就得了一次,找不著北了”

本來另一半好不容易掙了錢,可以鼓勵放松一下。

可以一開口就是:“才掙這么點?這里房貸,車貸,孩子上學錢,還有水電交一交,還能剩多少,你看看我朋友家那口子,人家多厲害!”

看著血壓就上來了。

好好說話,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更好的彼此適應和溝通。

當言語是評判——“你這穿的啥啊,和狗屁一樣”

當言語是比較——“你真不如我前任”

當言語是命令——“趕緊過來把燈給我關了”

當言語是嘲諷——“你看你肥的和懶豬一樣”

這個家庭充斥的氣氛,可能會讓彼此間的需要和友愛減少。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