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發布后,“一老一小”以外,一個特殊的群體不可避免地感覺自己走在了鋼絲上。
12月24日,一年一度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在各地拉開帷幕。截至12月20日,官方尚未發布2023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相關數據,但據多個省市已公布的數據看,今年的考研人數仍是居高狀態。
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家中,恰有一位2023年本科應屆畢業的妹妹,今年要在上海參加考研,為此她已勤勤懇懇準備了半年有余。
“新十條”頒布時,距離她的考試約有兩周半。緊張的備考之余,她近期又多了一重深深的顧慮——考研之前,千萬別“陽”;如果一定要陽,考研那兩三日,千萬別發燒。
而包括她在內的記者一家,也在考研前的兩周內,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以12月25日(她的完試日期)為期限,堅決要將病毒格擋在外。
下面是我們家的故事,可能也是無數居家備考的考研人家的故事:
政策變動期從外地返家,自覺三天三檢
妹妹是今年的考研黨,如今是上海某所高校英語專業的大四學生。
從今年3月起,她就著手開始了準備,7月暑假以來更是一日不漏地在學習考研的知識點。飯桌上是我一天中難得跟她說話的時間,后來這段時間還常被她拿來背知識點。“我不算早的,也不算最勤奮的,”她老跟我說,“時間總是不夠,我還是很緊張。”
受疫情影響,11月中旬,妹妹的學校要求返校,待了不到半個月,她又以在校備考沒有狀態為由,回家了。
“新十條”發布后,全家看了不少科普,心態上對于新冠并不害怕,但看到短期內身邊陸陸續續增多的陽性感染者,另一層緊張馬上泛上來:如今感染概率增加,但備戰考研的妹妹,考前考中,希望都不要“陽”。
12月8日起,上海進一步優化調整部分場所防疫要求,來滬返滬人員不再實施“落地檢”和限制5天內進入相關公共場所等;除有特殊防疫要求的場所外,滬上也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那幾日,我人恰在外地。12月9日,母親給我打電話,讓我帶些泡騰片回去。后來我知道,看到上海新政策的那晚,她已經把能下單的藥在外賣平臺上都下單了,凌晨一點送到家;第二天她又跑了十家藥店和朋友家,尋找抗原試劑。
12月11日周日我返滬,母親好像又多想到了一點細節,在我登機前千叮萬囑,回家的路上不要坐公共交通,一定打車回來,“打車前你了解清楚啊,司機要有核酸陰性證明的。”
那晚回到家后,我基本上就主動隔離了。我應家里要求堅持做了“三天三檢”。原先我是和妹妹同房睡覺的,回到家發現妹妹的床鋪也被挪到了沙發——睡著睡著她說,沙發有宿舍床位的局促感,倒也很親切。
那三天,我白天多在外面工作,被要求戴N95口罩、戴一次性手套,晚上回來盡量少出自己房間以外的空間。
核酸檢到12月14日周三,也就是第三天,我的結果還是陰的,全家松了一口氣。不過,當天樓里出現了兩戶陽性感染者,我們家出門遛彎、買東西開始不坐電梯。
成為密接隔離在房,再次三天三檢
沒想到,12月15日周四早上給我當頭一棒——周二與我有過接觸的一位同事,在周三核酸檢測出陽性了——我確鑿成密接了。
老實說,我當下的心情很復雜,更多是害怕:萬一“陽”了連累妹妹考試怎么辦,不能讓她這大半年的努力和長久以來的心愿白費啊。
那天,我妹在微信上給我發了張楊迪(諧音“陽敵”)的表情包,我回了張郭襄的表情包(寓意沒有“陽過”)。從15日周四早上開始,我被完全隔離在自己房間了。
我妹是家里的重點保護對象,我是我們家的重點關注對象。我房間與我妹的書房面對面,兩扇門就這么一直關著。
雖然我還“陰陽未定”,但沒出結果前,一切按照最壞的結果處理。
居家隔離中,我房間準備的物件。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鄒佳雯 圖
我在家的隔離狀況,和我聽聞的陽性感染者朋友待在家的狀況差不多。酒精、抗原試劑、熱水瓶、一些水果被我媽戴著口罩和手套一次性送到房里,后來又添了幾個衣架、一瓶洗衣液、一點洗潔精和抹布到我房間的洗手間。
每日定點送飯
一日三餐,都是同一個小盆子,裝好了飯菜拿進來,吃完我自己洗了,到點了再遞給我媽。接觸的過程中,兩個人都是戴著N95口罩、戴著手套。
母親戴著手套,給我的熱水瓶加水。
每天早晨,我做一次抗原,連著三天都是一條杠;每天傍晚,我被允許出一趟門,去一個遠點兒但人稍少的核酸亭,其間“待復核”了一次,所幸最后單管做下來還是陰性。
如此堅持了三天,我每天匯報自檢情況、在房間等待投喂、手洗衣服、清潔房間衛生、居家辦公。三天后,我的核酸和抗原檢測都沒問題,人也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家里才慢慢給我解了禁。
周日,我打開了房門,對面妹妹的書房正好也開了。同在一個家,我連著一周見到她的時間可能不足10分鐘。那個當下,我心有戚戚,她好像也還有點遲疑,下意識捂了鼻子,又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朝我說:“老姐,你還蠻爭氣的。”
妹妹赴考前,全家最后的準備
這周聽妹妹說,她在好多個備考群中,每天陸陸續續有考生說自己“中招”了。在學校備考的考生,在她看來好像還算安全,同學如若感染,報輔導員后會馬上被帶到特定的隔離區域,但大家心情難免還是提心吊膽。
我變成了完全的居家辦公,這兩天每天只出門在小區遛10分鐘的彎,提前約好的299元一張的《阿凡達2》imax版電影票也“鴿”了;父母這邊,這兩周,也盡量減少了出門。母親在上周的前半周去了一次菜場,一次性買了很多牛排、白菜等放得住的菜品,此后沒去過公共場所;父親也幾乎都是居家辦公,難得要出門的時候,保證N95口罩、手套和酒精不離身;我被家里被視作密接的幾日,父母也堅持去做核酸檢測。
而妹妹,至多在小區走幾步“換下腦子”,其他時間,一日復一日地待在書房中,做最后的沖刺。
妹妹的備考書房。
12月20日,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發布《在滬參加2023研考考生赴考指南》,按照要求,12月21日,妹妹要去做單人單管的核酸檢測。今年,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多地也專設了核酸陽性考場,對于各位考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在核酸陽性考生專用通道的分流前,盡可能保護好自己吧。”妹妹這樣覺得。
12月23日,妹妹要在考前一日,去兩個月前就定下的考點附近的賓館住宿,家里人對如今的賓館是否安全心存顧慮,但也別無他法,因為考點離家距離較遠。
這可能就是考前最后一道難關了。母親決定陪著她一起去,帶上足量的酒精。她想好了,23日吃了晚飯再去賓館,帶上自家燒好的飯菜、白煮蛋等,以供妹妹24日吃飯;25日最后一天考試,或許會帶她去吃些熱乎菜——這是我們家與病毒僵持的最后一日,“勝負”將在這一天決定。
希望妹妹和全體考生,都能在這場值得紀念的艱難考試中,取得最后的勝利。
PS:澎湃新聞已上線“應對奧密克戎公眾服務平臺”,如有困難疑惑可掃碼填表,澎湃新聞將努力為你答疑解惑,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