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科文
編輯 | 謝欣
11月23日,白云山公告,擬將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延期三年至2025年12月31日止。此外,白云山還擬將渠道建設與品牌建設項目結項并將節余募集資金共1.23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募集資金來源于2016年白云山的非公開發行,當時白云山共募資高達78.86億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2236.11萬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78.63億元。募集資金用于投資建設“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大南藥”生產基地一期建設項目、渠道建設與品牌建設項目、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等。
也就是說,該募投項目迄今已有六年,如今卻又要再延期三年。而實際上,白云山上述募集資金多個相關項目此前已遭更變與延期。
“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項目早在2019年便已被延期過一次。白云山當時表示,資產投入延期是由于生物島項目規劃方案的變化調整。研發投入延期是因為確定采用增加實施主體制定了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理順募集資金使用流程。此外,白云山表示,當時研發工作階段性聚焦化學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產品的研究開發。
白云山還將“大南藥”生產基地一期建設項目之明興藥業易地改造項目的實施時間延期至2024年1月31日,并將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本公司部分)的募集資金人民幣1.04億元(實際金額以資金轉出當日專戶余額為準)、何濟公易地改造項目的募集資金人民幣3.84億元(實際金額以資金轉出當日專戶余額為準)的用途變更為化學制藥(珠海)公司建設項目。
此外,白云山將“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項目之研發投入中的人民幣1.18億元變更至甘肅廣藥白云山中藥科技產業園(一期)項目、人民幣3.84億元變更至王老吉大健康南沙基地(一期)項目,剩余約人民幣3.19億元仍用于原募投項目研發投入使用。
“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包括資產投入及研發投入兩部分。項目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科研開發功能區、創新藥物研發中心、藥物制劑研發中心、實驗動物研發中心、綜合辦公區;項目的研發方向主要包括中藥、化學藥、生物制劑、醫療器械和體外試劑診斷、大健康產品、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等。
簡而言之,白云山擬建設“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開展多項新產品的研發,包括1類創新藥抗生素、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心血管類藥物的研發等。
公告顯示,“大南藥”研發平臺建設項目計劃投入資金9.98億元,截至于2022年10月31日投入金額為6.74億元,投入進度為67.59%,本預期2022年12月31日達可使用狀態。其中,資產投入預計投入3.5億元,截至2022年10月31日投入金額為1.46億元,投入進度為41.66%;研發投入預計投入6.48億元,截至2022年10月31日投入金額為5.28億元,投入進度為81.61%。
白云山表示,資產投入部分已完成地下室和地上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進入幕墻工程和室內裝修施工階段,計劃于2023年進行幕墻工程和室內裝修施工,分步驗收;2024年進行工程收尾、結算,2025年使用完畢募集資金。資產投入部分擬延期的原因包括:
- 項目建設規模和施工難度較大,所需建設工期較長。資產投入部分是在本公司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發銷售總部項目中實施,該項目總建筑面積大,土方開挖和運輸周期較長,項目設計的造型較獨特以致施工難度較高、施工期比一般項目長。
- 新冠疫情對工程建設進度造成影響。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出現至今仍未結束,疫情防控管理對工地施工人員到崗作業、施工材料運輸等方面存在一定影響,導致工期整體有所后延。
白云山表示,研發投入部分尚未投入使用的募集資金1.19億元均已全數撥付給各實施主體企業,以作相關研發項目投入之用。研發投入部分進度未達預期的原因包括:
- 公司階段性聚焦化學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已陸續有品規完成研究報出并通過一致性評價。現階段公司募集資金投入的研發項目主要以創新藥研發為主,而創新藥的研發存在投入大、風險高,研發周期長的特點,客觀上對本項目募集資金使用進度存在一定影響;
- 受益于政府對研發的高度重視,項目部分實施主體在建設過程中亦獲得了一定量的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在資金使用中,公司優先使用政府專項資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募集資金的使用進度;
- 新冠疫情對研發活動產生影響,部分研發項目中各參與單位以及原輔料廠家等相關的研究及生產無法按原計劃進度實施,公司研發項目整體進度受到影響。
此外,白云山渠道建設與品牌建設項目計劃投資額為20億元,已于2021年實施完成,實施主體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本項目已投入募集資金20.34億元,其中包含項目實施主體老吉大健康公司募集資金專戶內的利息收入。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本公司該項目的募集資金專戶尚有12,317.64萬元募集資金節余,為項目對應募集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
白云山表示,將本項目節余募集資金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公司財務成本。
雖然白云山把項目延期歸因于疫情與工程難度大,但在此之外,白云山的“大南藥”板塊今年卻是壞消息不斷。
“大南藥”是白云山四大業務板塊之一,具體業務包括:中西成藥、化學原料藥、天然藥物、生物醫藥、化學原料藥中間體的研究開發、制造與銷售。近年來,白云山也多次表示,夯實“大南藥”的發展根基,全力降本增效,深化銷售、采購、生產等資源整合,把握醫保目錄擴容機會,加強對“巨星品種”的支持和培育。
據今年半年報,“大南藥”業務約占白云山總營收的16%。今年前三季度,白云山總營收為548.05億元,“大南藥”業務約貢獻營收87.69億元。
不過,“大南藥”板塊成了白云山今年的輿論中心。三個月前,國家醫保局8月9日通報,2017年至2021年5月,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心制藥)、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以下簡稱白云山制藥總廠)、廣州白云山敬修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敬修堂藥業)等3家藥品生產企業為規避“兩票制”政策和監管,與下游50多家藥品代理商相互串通,對注射用頭孢硫脒等87種藥品采取用虛高價格采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并向下游藥品代理商轉移資金。
上述被通報的子公司便屬于白云山大南藥板塊。雖然實際上發生時間已是幾年前,但受此影響,白云山此前股價仍創了新低。半年報顯示,大南藥實現營收59.55億元,同比下降1.70%。此外,“大南藥”板塊的創新一直被白云山提及,卻鮮有成功披露。這或許也與白云山的“大南藥”研發平臺項目一直“跳票”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