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李云澤 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

導讀 原標題:“70后”李云澤 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 3月7日,《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出爐,提出組建國家...

原標題:“70后”李云澤 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

[ 3月7日,《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出爐,提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兩個月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迎來黨委書記。

2023年5月10日下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領導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決定:李云澤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

5月10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陸續有市民及工作人員前來拍照打卡留念,見證歷史。下午6點50分左右,第一財經記者看到李云澤走出銀保監會大樓。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后,市場對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一把手”人選有頗多猜測,不少業內人士稱,李云澤的履新的確出乎預料。

70后干部

李云澤,現任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黨組副書記。2018年9月,李云澤接棒朱鶴新出任四川省副省長。

公開資料顯示,李云澤出生于1970年9月,山東煙臺人,現年52周歲。1993年7月參加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民經濟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李云澤有著豐富的銀行業從業經驗,擁有在兩家國有大行工作的經歷。

1993年,剛剛參加工作的李云澤投身中國建設銀行(時稱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開啟了長達23年的建行生涯。1993年至2016年期間,李云澤歷任建設銀行天津市分行計劃財務處副處長、處長,天津市分行行長助理、天津市分行副行長;2008年起赴總行任職,先后擔任戰略規劃與股權投資部總經理、中國建設銀行戰略規劃與股權投資部總經理;2015年3月起,擔任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行長一職;2016年7月起至2018年9月,擔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

2018年9月,李云澤調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此后,主要負責省政府常務工作,負責外事、國防科工、發展改革(糧食和物資儲備、能源)、財政稅務、統計、金融、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機關事務、綜合政務服務等工作。協助省長分管審計工作。同時,分管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參事室),省外事辦(省港澳事務辦)、省國防科工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應急廳,省統計局、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金融辦),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地方志辦,省糧食和儲備局、省能源局,省政府駐京辦等單位。

產融合作增強金融服務實體能力

出任四川省副省長不久后,李云澤就赴成都市調研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他重視科技金融,表示要以產業化項目為著力點,以科技金融為支撐,在金融業態的最新趨勢中不斷尋求新突破,不斷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優勢,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金融風險防控水平,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各部門制定出臺一系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舉措,融資環境持續優化,產融合作走深走實。

其中,國家產融合作平臺正是各部門近年來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系列舉措之一,四川省產融合作成果也在日益顯現,綿陽等4個城市成功獲批開展國家產融合作試點。該平臺于2021年2月正式上線,致力于打破產融合作信息壁壘,暢通數據共享渠道。

4月13日,在2023(第一屆)全國產融合作大會上,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澤在大會致辭中稱,產融合作是產業鏈和資金鏈的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對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22年末,四川省工業、制造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15萬億元、5887億元、9603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2.4%、17.6%和24.5%,上市工業企業144家,股權融資3726億元。

如何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同時,又推進行業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是金融業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此前,在擔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期間,李云澤曾表示,金融機構應把握信用中介這一根本屬性。當前我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應該通過發揮信用中介的作用,推動金融融資,拓寬主體的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大行積累了大量數據,應該進一步加大大數據的應用和歸集,整合線上線下信息,打通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交易壁壘,暢通資源配置的渠道,加速資源流轉效率,提升有效供給的客戶體驗。

協調監管大勢所趨

3月7日,《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出爐,提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截至5月10日記者發稿前,北京金融街15號門口的牌子依然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還未完成掛牌。

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的任命消息傳出后,當天不少市民以及銀保監會工作人員前來拍照留念。

在機構改革工作推進過程中,監管工作也在并行推進。3月28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2023年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部門預算》。這也是首份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名義發布的文件。

按照綜合預算的原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及各級派出機構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其他收入、使用非財政撥款結余、上年結轉;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支出、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金融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2023年收支總預算1063081.87萬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此前表示,在新框架下,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籌行使微觀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的職能,與海外國家“雙峰監管”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面對風險事件可以及時有效地形成監管合力,解決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混業經營創新發展特點的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規范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易行為。此外,此前“一行兩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責都將由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負責,有望更好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從事前防范、事中處置和事后保障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的金融體制。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