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注會考試科目如何分配,注會考試科目如何搭配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報考的建議上,第一應該考慮自己的專業背景和知識水平,另外需要考慮自己的學習時間,一般來說會計、審計、財管都是需要考前三四個月準備的,而稅法、經濟法和風向管理都是適合考前三個月以內開始學習,另外考慮到各個科目的學習周期,考生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搭配考試科目。
2、 報考一門:會計。
3、只報考一門建議從會計開始,從此開始注會的學習旅程,注意打好基礎,不要只為了60分通過,考慮到會計的重要意義,學習不好同樣會影響到注會整體的學習。
4、 2、報考兩門:會計+稅法/財管。
5、稅法的所得稅學習對于會計的學習很重要;而會計的學習對財管的學習也很重要。
6、不過財管和稅法相比,稅法更合適一些;另外有人建議“會計+審計”的報考,這里不做重點推薦,因為審計學習需要會計基礎,而審計學習周期長很多,所以無形中這個組合時間學習會更長,報考應慎重。
7、 3、報考三門:會計+稅法+財管。
8、會計和稅法的學習可以明顯促進財管,所以財管不宜單獨報考,要注意知識體系的內部聯系。
9、財管的學習上位于會計之后,學習周期不是很長。
10、 4、報考四門:會計+稅法+財管+風險管理。
11、主要考慮的是難度問題,而且也是學習時機的問題。
12、因為風險管理適合在財管之后學習,學習順序上與稅法可以并列,位于會計和財管之后,總體上不是太影響注會的整體安排。
13、 5、報考五門:會計+稅法+財管+風險管理+經濟法。
14、經濟法的特點是適合考前三個月左右開始學習,所以增加經濟法并不會影響大局。
15、學習安排上風險管理可以安排在經濟法之前,也可以并列學習。
16、 6、其他選擇。
17、從稅法、經濟法開始也是一種避重就輕的報考方法,但是也給后面增加了學習任務,因為會計、審計和財管的學習再以后會壓力比較大,所以從會計開始學習的方法既能打下注會的堅實基礎,也能夠做好兩年通過的打算,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妥的。
18、 ◇ 學習方法與計劃 學習方法很重要,針對不同的科目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當然對于備考注會來說,三階段學習方法是大家普遍接受的學習方法,不管針對哪個科目,全面學習、重點突破和考前沖刺都是適用的備考進度,當然每個階段學習重點也大體適合每個科目的特點,不同的是具體計劃的安排比重上有所差異。
19、 基礎學習階段: 全面學習,夯實基礎!做題以客觀題為主,數量不再多,在于及時有效。
20、教材多看,保證進度,一天三個小時計算,一個月時間搞定第一遍學習,不要指望第一遍全部看懂、聽懂!進度最重要!會計和審計來說,教材整體精讀看三四遍是正常的;財管和稅法整體精讀看兩遍就可以了,后面都是零散記憶;經濟法和風險管理整體精讀一遍左右,零散時間記憶。
21、 2、強化提高階段: 相關章節一起看,重點突破。
22、做題以主觀題為主,少涉及跨章節綜合題,注意循序漸進。
23、注重前后聯系,比如會計學習應該找到教材中的公允價值、攤余成本、遞延所得稅等整套業務流程主線,串聯起全部章節內容。
24、審計要注重整體思維的建立和培養注冊會計師思考的意識;至于財管和稅法主要通過加強練習和計算掌握各種模型和計算方法。
25、經濟法和風險管理重在加強理解,通過實際案例培養自己法理分析的能力。
26、 3、考前沖刺階段: 模擬題訓練,知識點沖刺。
27、這個時候更要注意相關知識的學習,相互聯系的章節主動去串聯,比如會計中存貨可以和收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日后事項、會計差錯等結合,審計中重點關注業務循環中的程序設計,財管中要求做好模型復習法、經濟法、稅法等通過例題復習法,通過模擬題訓練掌握細小的知識點。
28、考前兩三周開始多做模擬題了解自己的不足,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29、 4、學習順序安排: 學習上會計適合在其他科目之前學習,之前應該看看稅法的所得稅章節。
30、所以會計的基本特點就是:報考排在最前,學習放在首位!。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