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小宋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中成藥使用過程中的五項禁忌,服中藥成藥也要防范副作用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醫腎病”的由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比利時醫生首次發現相當一部分“胖女孩”和“胖嫂”在毫無禁忌地服用減肥中藥后,出現急性腎衰竭,從而提出了“中藥腎病”的概念。根據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腎臟病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三葉木通、厚樸、分陀及細辛中所含的“馬兜鈴酸”可導致腎小管及間質、近端腎小管酸中毒和低滲尿。這類患者臨床早期出現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隨著時間的推移,變為慢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然而,這些患者的治療極其困難,他們逐漸趨向終末期衰竭。專家強調,目前很多江湖醫生打著“偏方”“驗方”的旗號,濫用中草藥治療各種腎臟疾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導致尿毒癥。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2.哪些中藥對腎臟有毒?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專家研究發現,近50種中藥對腎臟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腎功能損害和腎衰竭。有三種中藥會導致腎臟損傷。第一類是3360雷公藤、草烏、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牽牛花、金櫻根、川貝、蘋果、巴豆、威靈仙、大風子、山慈菇、洋金花、荊芥、夾竹桃、大青葉等。第二類是動物中藥:魚膽、海馬、蜈蚣、蛇毒等。第三類是礦物質中藥:含有砷(亞砷酸鹽、砒霜、雄黃、明礬)、汞(朱砂、氯化汞、輕粉)、鉛(紅丹)和其他礦物質(明礬)。中藥多為天然藥物,有效成分復雜,如生物堿、皂苷、鞣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藥,大部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來說,中藥的副作用比合成西藥小,但有些藥物毒性較大,如紅亞砷酸、白亞砷酸、水銀、斑蝥、青苗蟲、紅娘蟲、生藤黃等。毒性稍小的有:白附子、附子、草烏、半夏、馬錢子、巴豆、天南星、甘遂、鬧羊花、蟬蛻、土鱉蟲、呂宋果、云霞子、楓茄、楓茄花、生硫磺、巴豆膏、白芍、罌粟殼等。使用這些藥物時,我們必須小心。比如把花泡在楓葉里,內服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過量服用往往會導致中毒和死亡。所以有毒的中草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3.如何安全使用中藥?
中醫方劑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烏、草烏。為什么不發生中毒?一方面,這些藥物在藥物制備之前已經過處理。如果生吃半夏,會引起嘔吐、嘴唇和舌頭麻木、聲音嘶啞等副作用。但生半夏用姜汁、明礬、鹽炮制后,毒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比如汞作為治療皮膚癌、宮頸癌的主藥時,只能外用,嚴禁內服,否則會發生汞中毒。有些中草藥雖然毒性輕微,但如果用量過大,就會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如果木通木通有促進泌乳的作用,如果大劑量(50g)與豬蹄同煮,服用后會造成腎臟損傷。再比如銀杏,因為它含有微量的氫氰酸。過量的情況下會出現發熱、嘔吐、腹瀉、抽搐、抽搐、四肢僵直、皮膚發青、瞳孔散大、脈搏微弱而無序,甚至昏迷等中毒現象。當需要使用一些有毒的中草藥時,首先要小心謹慎,密切觀察并注意劑量是否合適,前者要稍長一點時間。其次,可以和一些藥物聯合使用,降低毒性。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十棗丸,與大棗配伍緩解甘遂、大戟、芫花等瀉下作用較強,起到減毒作用的中草藥。對于一些有毒的中草藥,往往用甘草來緩解毒性。已證實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確實具有藥理解毒作用,證實了《本草綱目》記載的正確結論,甘草。“能治百毒不侵”。
那么,使用無毒中藥安全嗎?比如傳說中的靈丹妙藥——板藍根,可用于感冒、發燒、腮腺炎、咽炎等常見病。這類藥物的使用沒有問題嗎?研究表明這并不完全正確。有三類人要慎用:一是年老體弱者慎用板藍根。板藍根不是萬能的,也不能包治百病。從藥物的性味來看,它性寒涼,所以用來治實熱。對于年老體弱和脾胃虛寒的人來說,長期大量使用會使體質進一步下降,還可能出現口淡乏力等癥狀。第二,糖尿病患者忌服含糖板藍根。糖尿病人不宜服用含糖板藍根顆粒。第三,過敏體質者禁用板藍根注射液。過敏反應多由板藍根注射液引起,表現為頭暈、氣短、嘔吐、心悸、皮疹,有時為多形紅斑型藥疹。嚴重者血壓下降,出現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對板藍根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
4.加大中成藥警示力度。
近日,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修訂醒腦靜注射液說明書的通知》,要求說明書增加“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等警示字樣。
針對這一調整和要求,專家認為,這是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中成藥安全進行規范管理的一次常規行動。除了醒腦靜注射液,還有一些中成藥如雷公藤片、消炎利膽片、蓮必治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紅花注射液等。對毒副作用、禁忌癥、注意事項的描述過于簡單,也進行了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藥店銷售OTC(非處方藥)中成藥,含有毒性成分,但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視。他們還認為中成藥的原料是天然的動物、植物或礦物質,安全性更高。事實上,一些中成藥或重要飲片對肝腎有害,汞、鉛等重金屬超標的報道屢見不鮮。由于中草藥來源于自然界,其成分更加復雜和不確定,因此中草藥的穩定性更高
處方中如果有含毒性,易致不良反應的中成藥,生產企業也應按要求修訂說明書。同時,含毒性中藥飲片的中成藥品種需修改說明書,必須增加含有毒性飲片的警示語。另外,中成藥能口服就不建議肌注,能肌注就不建議靜滴。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