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處黃河流域,氣候、溫度適宜小麥生長,小麥產量居全國第一,所以河南素有“天下糧倉”的美譽,這也造就了河南人對面食情有獨鐘。
河南人對面食有多喜愛呢?
一、面條。
單就面條來說,種類之多,花樣之繁雜絕對超乎你的想像。河南本土的面條做法有:燴面、撈面、湯面、鹵面、燜面、饸饹面、粉漿面、糊涂面、芝麻葉雜面……
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鄭州燴面。常見的燴面口味有羊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因其味道鮮美濃郁,面筋韌有彈性,已成為河南美食的代表。據說,每年要有20億碗燴面被河南人吃掉,在河南省的省會會鄭州,三步一回首便有一家燴面館。
面條從形狀分類:有大寬面、二細面、龍須面、空心面、菱形面、蝴蝶面、貓耳面……
在河南人的觀念里,不同形狀的面都應該有其相對應的做法,不可亂來。例如鹵面和燜面就必須用扁細或圓細面條,饸饹面必須用圓粗面條,芝麻葉雜面和糊涂面適合用二細扁面條……如果亂了,那碗面就失去了靈魂,哪怕味道再鮮美,也會讓人食之無味。
河南本土的面條做法和種類已然豐富多彩,但因為對面條的狂熱喜愛,河南人對全國各地的面條名吃依然興致盎然、來者不拒。像什么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面、武漢熱干面、蘭州拉面、重慶小面、新疆拌面等等都深受河南人的喜愛,在河南各地都有著廣泛的吃客基礎。
二、面點
如果說面條是河南人午餐的主食,那么面點就是河南人早餐和晚餐的主食。
面點的種類與做法和面條一樣豐富,甚至是過猶之而無不及。
饅頭、包子、燒餅、火燒、大餅、油條、油饃頭、糖糕等這些面點都是河南人早餐和晚餐不可或缺的主食。單就一張大餅來說,就有千層餅、金絲餅、醬香餅、布袋餅、雞蛋灌餅、雞蛋煎餅之分。
包子更是是各種食材的大匯集,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一應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河南人做不到的,就連四川的名菜魚香肉絲也能被河南人當作餡料包進那片薄薄的面皮里。
寒冷的冬天,吃一個熱騰騰的大包子,再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豆腐腦或胡辣湯,那種熱乎乎和舒爽的感覺頓時彌漫在四肢百骸,整個人都活泛起來。
面點不僅僅是河南人賴以裹腹的主食,它還是河南人的一種精神寄托。
在我們老家,每到正月十五,心靈手巧的鄉親們都要做各種花饃,來表達對未來一年美好的期望。
棗花饃,“全家吃棗花,來年一定發。”寓意財源滾滾,蒸蒸日上。
刺猬花饃,放在門頭上,讓它往家里馱金銀財寶,寓意家有余糧之吉祥。
長蟲花饃(河南方言,即蛇形狀的花饃)放在糧袋里,寓意著五谷豐登,年年有余。
布袋花饃,有正月十五扛布袋之說,在這一天要盡可能多吃幾個,寓意一年好運連連,興旺發達。
……
河南人對面食的熱愛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黃河流域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適合小麥生長,而小麥營養豐富,在寒冷的冬天能為生活在此地的人們提供更多的熱量。久而久之,吃面食成為河南人的飲食習慣,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飲食文化,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