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出家當和尚(為什么出家)

導讀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為什么出家當和尚,為什么出家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首先分享一篇來...

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為什么出家當和尚,為什么出家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首先分享一篇來自蟬友圈佛旅網-佛教知識專欄里題目為《佛教“人生是苦”的真正內涵》的文章:初步接觸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句話“人生是苦”,但通常人們對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

2、佛陀是說過“人生是苦”的話,但佛陀有其專門的所指意義。

3、不明白其中的真實意義,就會產生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毫無意思,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也就毫無意義。

4、因而消極悲觀,也就取消了人生本來應該的努力與向上。

5、悲觀地看待人生世界,這是一種最普遍的對佛教基本思想的誤解。

6、社會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也都多半會以此為根據,把“消極”、“悲觀”安放到佛教的頭上。

7、佛教的初級弟子,也易于陷在消極悲觀的錯誤當中。

8、?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有著積極的意義。

9、只不過這種積極意義產生在對于我們現實處境的正確誰知之后。

10、單從表面現象上看,人生怎么會是苦的呢?人生中也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呀。

11、美妙的音樂,美好的食品,香醇的葡萄酒,假日里浪漫的旅游,一篇優美的詩歌,花前月下的誓言……美好的事物有好多好多,我們都數不過來了,這些怎么會是痛苦的、悲苦的、哀苦的事物呢?其實,佛教所說的人生之苦并不是這一層面上的意思。

12、佛陀在經里強調的“苦”,是指無常之苦。

13、佛經上常說的“無常故苦”,就是這個意思。

14、一切無常,一切都在變化當中,一切都在生生滅滅轉眼即逝。

15、因為站立不住,因為保存不了,所以才苦。

16、因為美麗、健康、財富、快樂都是短暫的,身強力壯并不永久,總要被衰老病死取代;錢財不能永遠保有,保不齊會流失,富人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不會持久,昨日座上客今日階下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17、人生當中雖有喜樂,但不永久,一當變化,苦痛就來。

18、所以佛說人生是苦的那個“苦”,其實指的是“有缺陷”、“不永久”。

19、 ?從這里也就引出來了佛教的積極人生觀。

20、第一,要珍惜當下,懂得惜福。

21、現在的幸福與快樂雖然短暫,也是宿世因緣所致,人們常說的“福報”就是這個意思。

22、如果不知道愛惜與珍惜眼前的幸福,不僅會“人在福中不知福”,還會把好事做成壞事,因為糟蹋福報而造新業。

23、我們看見不少家庭中成天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這就是不知惜福反造惡業的例子。

24、第二,佛教既然指出了人生的缺陷,指出一切無常不能久在。

25、所以提出了積極的修持法,主張大家努力修行。

26、人生有缺陷好象人生中有了疾病,就要看醫生就要服藥,今天不舒服,明天疾病去除,不就恢復健康與快樂了嗎?今世有缺陷,趕緊修來世不就是一種積極的辦法嗎?佛教的修行正是對治“人生是苦”的嚴酷現實的有效手段。

27、 ?現實中雖然說來是“無常、苦、空、無我”,但我們修行的最終目標和理想境界卻是“常、樂、我、凈”的。

28、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人就不可能是悲觀與消極的了。

29、說到消極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人,或者耽于五欲享樂,不講道德修善的人才是真正的消極的呢。

30、學佛的人,不僅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在幸福中也知道惜福,又因為時時警醒自己,了解快樂不是永久可靠的,所以必須好好向善努力。

31、說到底,人生的確是苦,但佛教的目的是教人化苦為樂,是教導人們如何邁向積極的、向上的、健康的、快樂的人生道路。

32、最后建議你認真閱讀《釋迦牟尼佛傳》這本真實記載佛陀出生,出家,成道,涅槃等一生的傳記,希望對解答你的問題會有幫助;資料來源:蟬友圈佛旅網 中國佛學網 編輯回答:蟬友圈隆康。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