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還能走多遠?

導讀 原標題:恒大還能走多遠? 恒大還能走多遠? 8月28日,停牌已達17個月的中國恒大在港交所復牌,結果,在深陷漩渦之際,中國恒大又秀了一...

原標題:恒大還能走多遠?

恒大還能走多遠?

8月28日,停牌已達17個月的中國恒大在港交所復牌,結果,在深陷漩渦之際,中國恒大又秀了一把高臺跳水。

隨著港股一開盤,恒大直接以下跌80%的股價開盤,至今每股價格只有不到0.3港元,正式跨入1元股陣營。

復牌之后,債務壓頂的恒大還能走多遠?

2022年3月18日,這是恒大復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當天,恒大的開盤價為1.53港元,收盤價為1.65港元,這意味著當天恒大股價處于上漲態勢中,其每股價格上漲超0.1港元,相比前一天上漲了8.5%,這一漲幅還是較大的。

但是,近一年半后,8月28日,當恒大再次復盤的時候,其開盤價只有0.22港元,這一價格相比于復盤前的1.65港元下降了86.67%,可謂是高臺跳水。

最終,8月28日,恒大收盤價為0.35港元,相比于2022年3月的收盤價1.65港元,下跌了78.79%。以這一價格計算,恒大市值只有46億元,相比于其復牌前的217億港元,市值下跌了170億港元,80%的財富跌沒了。

或許沒有人能想得到,曾經年銷售額超5000億元、市值達到數千億港元的地產巨頭恒大,如今整體市值只剩下46億港元。

但這還沒完。8月29日,恒大股價繼續下跌,從0.35港元下跌到0.3港元,跌幅為14.29%;到了8月30日,其股價進一步下挫,收盤價為0.27港元,跌幅為10%。

至此,其市值只剩下35.65億港元,其股價已經遠低于1港元,穩居仙股之列。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恒大陷入前所未有的巨大債務危機之中,另一方面,恒大出現了持續性的經營難題,甚至是巨額的虧損,股價難免大幅下跌。

在復牌前的8月27日晚,恒大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集團負債總額2.389萬億元,剔除合約負債6039.8億元后,負債額為17842.2億元,其中借款6247.7億元、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10565.7億元(含應付工程材料款5961.7億元)、其他負債1028.8億元。

與此同時,恒大資產總額為17439.97億元,不論是負債總額2.389萬億元,還是剔除合約負債之后的負債額17842.2億元,均大于其資產總額,恒大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局面。

從營收來看,截至6月30日,恒大收入為1281.8億元,毛利潤約為98億元,毛利率為7.64%,出現經營性虧損173.8億元,合計凈虧損392.5億元,恒大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事實上,在2023年上半年,恒大合同銷售金額334.13億元,合同銷售面積511.5萬平方米,累計銷售回款271億元,同比還有所增長。

“相對于龐大的債務規模,恒大的銷售回款數額懸殊過大,可說是杯水車薪”,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可以說,恒大股價的高臺跳水幾乎是一張明牌。在這一背景下,恒大為何選擇復牌?

事實上,恒大在2022年3月21日開始停牌,按照港交所相關規定,若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便有權將股份摘牌。截至8月25日,恒大已停牌超過17個月。如果恒大再不復牌,該公司則面臨退市的風險。

對此,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對于恒大而言,一旦摘牌,那么恒大通過股市進行融資的渠道和功能將進一步喪失,這顯然是恒大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而且當年恒大上市一波三折,恒大難免心有余悸。

不過,恒大復牌還有一定的門檻。

針對恒大復牌,香港聯交所提出了七條復牌指引,包括披露財務業績信息、恒大物業質押擔保問題、解決審計保留意見事項、內部監控等。

在恒大8月25日的公告中,恒大回應,已經逐一履行了這七條指引。

8月16日,恒大一連發布了2021年年報、2022年中報、2022年年報等多個公告。8月30日,恒大又發布了修訂后的2021年年報、2022年年報。

根據其最新的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恒大負債總額24374.1億元,剔除其中的合約負債7210.2億元后的負債規模為17163.9億元,較2021年剔除合約負債后的負債規模16058億元,同比增加1105.9億元。

與此同時,2022年恒大收入為2300.7億元,房地產開發收入為2239.1億元,毛利為249.9億元,毛利率為10.86%,經營性虧損433.9億元。

通過最新公布的財報,恒大的巨額負債、持續虧損現狀終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更具看點的還是其子公司恒大物業134億元質押擔保的情況。

本次復牌公告顯示,經調查,基于恒大的資金需求,恒大提議開展專項融資,從而產生質押擔保,恒大物業提供134億元存單質押,約131.8億元回流至恒大,被恒大用作償債及運營,包括2021年2月10日使用97.5億元贖回一境外債。該質押擔保屆滿后,觸發質權實現條件,被銀行強制執行的恒大物業附屬公司存單質押的總計價值為134億元。

不過,此前在今年2月15日,恒大已公布調查結果稱,恒大執行董事夏海鈞及潘大榮,以及子公司恒大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柯鵬參與了134億存款被劃扣的安排,更早之前,董事會已經免去這三人職位。

在本次8月25日的公告中,調查顯示,包括該質押擔保安排的部分文件都有許家印的簽字,許家印有可能注意到了潛在的資金問題的文件,但是他表示自己沒有看這些文件,因為沒有人特別提醒他注意這些文件。

該調查報告稱,許家印表示,“他的簽字只是一個流程”,在關鍵時刻,許家印并不負責集團的財務和資金,而是依賴負責財務的高管處理有關事宜,他在看到負責公司財務和資金的領導簽字之后,選擇相信后者,隨后簽字。

134億存款被劃扣,主要涉案方是恒大的執行董事夏海鈞、潘大榮以及子公司恒大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柯鵬,這一說法顯然無法平息公眾的疑問。

就在本次公告中,調查報告稱,一位涉案人士指許家印參與該質押擔保安排,但此推斷在調查中沒有得到其他受訪者的證實,也沒有得到文件的佐證。

至此,此事最終歸責于夏海鈞、潘大榮等人。

北京索朗律師事務所主任、創始合伙人韓利律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上市公司滿足港交所的復牌指引就可以復牌。不過,根據法律規定,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的成年人,所實施的民事行為若不存在無效或可撤銷的情形,行為人應對自身所實施的民事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許家印的簽字行為若法定無效或可撤銷的情形,應對簽字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如此費盡心思的復牌,恒大在港股舞臺上還能走多遠?

據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在下列情況下,本交易所可隨時指令任何證券短暫停牌或停牌又或將任何證券除牌。

包括:本交易所認為公眾人士所持有的證券數量不足;本交易所認為發行人所經營的業務不符合《上市規則》第13.24條的規定等。

其中,據《上市規則》第13.24條及相關規定,發行人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或擁有相當價值的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其證券才得以繼續上市,不符合這一規定的情況主要有兩種。

一是出現財政困難,以致嚴重損害發行人繼續經營業務的能力,或導致其部分或全部業務停止運作;

二是發行人于結算日錄得凈負債,即發行人的負債額高于其資產值。

從恒大的資產負債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上半年,恒大負債總額2.389萬億元,剔除合約負債之后的負債額17842.2億元,均大于其資產總額17439.97億元,呈現出凈負債的特征。

而且,2022年底,恒大負債總額24374.1億元,剔除其中的合約負債7210.2億元后的負債規模為17163.9億元,資產總額為18383.38億元,其負債總額高于資產總額,但剔除合約負債的負債額低于資產總額。

經過半年后,恒大剔除合約負債的負債額高于資產總額,這表明其資產結構在惡化。

從恒大的經營能力來看,截至今年6月30日,恒大上半年出現經營性虧損173.8億元,加上非經營性虧損,恒大合計凈虧損392.5億元。

這一虧損額,加上2021年,恒大出現史無前例的巨大虧損,全面虧損總額為6866.34億元,以及2022年,恒大虧損1253.71億元,恒大已經出現連續巨額虧損的勢頭,且年份較長。

而且,恒大今年上半年收入為1281.8億元,毛利潤約為98億元,毛利率為7.64%,較去年10.86%的毛利率進一步下降,表明恒大的盈利能力在下滑。

另外,恒大今年上半年毛利潤約為98億元,同期融資成本高達197.26億元,僅融資成本就高過其毛利潤,由于其融資成本將持續處于高位,這意味著,在目前的營收態勢下,恒大盈利的可能性十分低。

其狀況也引發了香港聯交所的關注。

不過,恒大對此表示,有足夠的業務運營并有足夠價值的資產支持運營。

2022年,恒大實現了732個保交樓項目全面復工,2022年累計交樓30.1萬套。截止2023年6月30日,擁有土地儲備1.9億平方米。還參與舊改項目78個,其中大灣區55個(深圳34個),其他城市23個。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對照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第13.24條等規定的情形,即使復牌,恒大的處境已經不容樂觀。

事實上,恒大外聘的上會栢誠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對恒大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財務報表,就因有關恒大持續經營的多項不確定因素,以及期初余額和比較數字而無法發表意見。

作者:劉德炳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