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國際海域,中國海軍這樣命名

導讀 原標題:印度洋國際海域,中國海軍這樣命名本文轉自【央視軍事】;中國海軍已完成 印度洋國際海域 5個海底地名命名工作 至此 在印度洋...

原標題:印度洋國際海域,中國海軍這樣命名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

中國海軍已完成

印度洋國際海域

5個海底地名命名工作

至此

在印度洋國際海域

中國海軍共完成

9個海底地名命名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底和陸地上一樣,也存在海山、海嶺、海溝、高原、盆地等多種地形。

“花盆鼓海丘、堂鼓海丘、漁鼓海丘、腰鼓海山……”這些都是海軍參謀部某信息中心對印度洋國際海域海底地理實體的命名,這些帶有我國特有樂器元素的海底命名已收錄于國際海底地名庫中。

海軍參謀部某信息中心室主任葛智杰說:“一個國家申請命名一座海山,就必須把這個海山的范圍、高度等具體數據都標示準確,這檢驗著一個國家遠洋測繪的能力。”

目前,我國已有238個海底地名被收錄到國際海底地名名錄中。今年,海軍將用中國傳統顏色為海底地名命名,如果提案獲批,梅染、胭脂、月白等古意十足的中國名字將被永遠標識于西印度洋海域。

海軍參謀部某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許津德說:“雖然大洋海底地名和主權的歸屬性關聯性不是很強,但是它體現了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其次在海洋科考、工程探測、科學研究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聞鏈接

大洋海底地名如何命名?

海底地名命名分為近海大洋兩類,其中大洋海底地名的誕生,首先要通過精確的水深、重磁力測量資料獲取海底地形特征,依據相關原則確定后,還要報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SCUFN)批準。

此外,海底地名還分為專名通名兩部分。專名是為其賦予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名字,通名則是為了表明海底地理實體的類型。比如海東青海山、西沙海槽、馬里亞納海溝,其中“海東青”“西沙”“馬里亞納”是專名,“海山”“海槽”“海溝”是通名。

人民海軍自2014年起參與國際海域海底命名工作以來,先后使用中華民族圖騰、詩經風雅頌中的詞句以及中國農歷月份的別稱作為專名為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鮮明特色。

目前,海軍參謀部某信息中心已有30個海底命名被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SCUFN)審議通過,作為世界海底地名供全球用戶使用。

來源:央視軍事綜合CCTV-7《正午國防軍事》

記者丨胡善敏 蔡鳳 張鑫 桂藝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