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16日訊12月15日,硚口區寶豐街道空后小區5棟業主群里的信息不停閃爍,電梯加裝協調組成員張廣生、王川、潘志剛在線收集42戶居民的意見。空后社區黨委書記侯傳良介紹,兩年來,空后小區已經成功加裝7部電梯,還有3部電梯居民均簽字同意加裝。電梯選什么型號、怎么入戶、費用如何分攤,全都由居民協商決定。
空后小區27棟加裝的3部電梯在居民家客廳外面搭建了一道連廊。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攝
長江日報記者在空后社區空后小區看到,18棟樓房外墻嶄新,有7部電梯已拔地而起,電梯入口處還懸掛著紅燈籠。
空后社區書記侯傳良介紹,空后小區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有常住居民1838人,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趁著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不少居民提出加裝電梯的需求。至于怎么裝電梯,剛開始大家的意見并不統一。
空后社區黨員群眾代表每月協商議事。通訊員董麗娟 攝
侯傳良翻開一個厚厚的議事協商記錄本,上面記載了空后小區黨員群眾參與的數十次協商議事會,涉及電梯加裝、更換電線、文化長廊等問題,僅電梯加裝的內容就占了一大半。“我們倡導小區治理月月談。很多問題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反復談成的。”侯傳良說。
72歲的方俊林是空后小區電梯安裝協調組的發起人之一。他回憶,當初25棟和26棟都存在低層住戶反對裝電梯的情況,社區便召集幾名牽頭人和熱心居民一起商量對策,部分高層住戶主動提出愿意分攤低層住戶的費用。最后,協調組成員挨家挨戶征求居民意見,大家一致同意“臺階計費法”,低層住戶也同意酌情分攤費用。
空后小區居民參與打造文化長廊,宣傳老舊改造過程中的志愿者故事。通訊員邱樊 攝
兩個月前,空后小區27棟的3部電梯正式投用。“居民考察已經投用的電梯后,決定更換占地空間更小的電梯型號。電梯的入戶方式也征得全體居民同意。”27棟電梯加裝協調組負責人張臘喜說,由于該樓棟的戶型特殊,不能把電梯直接掛在客廳外面,電梯公司先提議把電梯裝在臥室外面,遭到居民一致反對。于是,電梯公司又給出第二個方案——從客廳向外延伸搭建一個連廊作為過渡,但每家每戶要多出2萬元。
在今年5月的協商議事會上,張臘喜拋出這個方案供居民代表討論。“改客廳結構會不會不安全?”“本來裝電梯的費用就很難分攤,還要低層住戶多出錢?”張臘喜把大家的顧慮一一記下來,再分頭找3個單元的牽頭人商量解決辦法。
一個月后,電梯公司的設計人員受邀參加空后小區治理月月談活動,現場向27棟的居民解釋工程力學原理,消除他們的疑慮。隨后,多名高層住戶答應共同分攤一名困難住戶的費用。新的電梯加裝方案就此出爐。
“59棟居民來參觀這7部電梯時,羨慕不已。他們在一個月內就把錢收齊了,然后跑通了電梯加裝手續。”侯傳良笑著說,今年,空后小區入選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市級試點。居民自治的熱情更高了。(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通訊員詹鷗 董麗娟)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